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在前人与时贤研究的基础上,对汉语能否式“V得/不C”进行多视角研究,分析了该格式在句法功能、语义关系和语用方面的特点,并且重点考察了留学生习得能否式“V得/不C”的过程中经常出现的偏误类型、成因,最后提出应采取的教学策略。文章以句法、语义、语用三个平面的语法理论为理论背景,辅以第二语言习得中的偏误分析与对比分析理论,以期对能否式“V得/不C”有一个较为全面的认识。全文共分为五个部分:一、绪论部分简要回顾了前辈时贤对能否式“V得/不C”的研究状况,我们发现语言学界对该格式的研究逐渐向全面和深入的方向发展,但是目前的研究一般都是把能否式“V得/不C”作为可能补语中的一类加以讨论,专门对这一结构进行深入研究的文章不多,在对外汉语教学方面,能否式“V得/不C”的研究成果远没有本体方面的研究丰富。在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确立本文的研究方向和目标。二、从句法和语义的角度考察能否式“V得/不C”的句法功能、语义结构以及内部组成成分的语义特征等,主要探讨了能否式“V得/不C”中“V”的句法平面选择和语义特征分析,“C”的词性、语义指向和语义特征分析。我们认为“V”的语义特征体现出[+自主性],“C”的语义特征体现出[+目标性]和[+动态性],“V”对“C”有制约作用,“C”对“V”也有选择作用。根据能否式“V得/不C”与其所联系的强制性语义成分的关系分为单向、双向和三向语义结构。三、本章旨在对能否式“V得/不C”的语用特点进行研究与分析。我们首先探讨了能否式“V得/不C”的焦点和表达重心以及对句类的选择,然后用较重的笔墨描写能否式“V得/不C”与“能/不能VC”在语用上的互换关系。“V得C”一般可以变换作“能VC”,变换后基本意思不变,但语用上仍有细微差别:“能VC”表肯定的语气比“V得C”强。“V不C”与“不能VC”不完全对应,多数情况下都不能随意变换。“V不C”和“不能VC”结构都有表示主观因素或客观因素的可能,离开了语境,往往会产生歧义,但在具体语境中它们所表示的意义是明确的。四、本章从对外汉语教学实际出发,归纳出留学生在习得能否式“V得/不C”的过程中经常出现的偏误类型:混淆“能/不能VC”与能否式“V得/不C”;缺少“V得/不C”或“能/不能VC”;用错“V得/不C”动词前的状语;混淆“V得/不C”与特殊句式的差异。然后从语言普遍性因素、学生的回避策略、目的语规则泛化等方面分析了出现偏误的原因以及应采取的教学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