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进入到21世纪,经济全球化已成为不可逆转的发展趋势。全球化经济形成了以知识为基础、以金融活动为中心、以信息技术为主体、以跨国公司为依托的格局。在全球经济一体化趋势不断加强和中国加入WTO的背景下,跨国经营成为中国企业在全球化的世界经济中生存、成长和发展的必然选择。然而,面对知名跨国公司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上的强大竞争压力,中国企业却因经营规模小,管理机制落后,研发创新能力低下,起步较晚且起点较低等原因而处于被动地位。如何在跨国经营中与世界500强的企业抗衡,核心竞争力将是其中真正具有制胜能力的强大武器。本文从核心竞争力和国际直接投资的基本理论出发,对中国企业如何在跨国经营中获取可持续的竞争优势提出了若干合理的建议,使企业有所借鉴。 跨国经营是国际直接投资的一种表现形式,经济学家通常用传统的国际直接投资理论解释其产生的原因,国际生产折衷理论更因其高度的综合性被誉为国际直接投资理论的通论而屡屡用于指导实践。然而,所有权优势和内部化优势背后更深层次的因素即核心竞争力的作用,却长久以来没有受到经济学家们的重视。核心竞争力属于管理学的范畴,由于核心竞争力在打造企业可持续的竞争优势时具备超凡的作用,因而也被称为企业的“组织炼金术”。这一概念由来已久,相关研究却还是新兴的课题,对于其內涵的界定存在着能力论、资源论等不同的争议。通过对企业微观层面的特性分析可以发现,在跨国经营中,管理学领域的核心竞争力理论与国际直接投资领域的国际生产折衷理论有着紧密的契合点。在国际生产折衷理论所构造的三优势模型中,区位优势对所有参与竞争的企业一视同仁,可以通过后天的模仿而获得。而所有权优势和内部化优势作为企业的特质,是其区别于竞争者的关键,是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外在表现。只有运用核心竞争力打造所有权优势和内部化优势,才可以使跨国企业集团真正成为资源有效整合的网络体系。本文在清晰界定核心竞争力内涵的基础上,分析了核心竞争力与国际直接投资之间的逻辑关系,从核心竞争力的角度深化了对国际生产折衷理论的认识,阐明了其在跨国经营中的重要作用,希望对我国企业的跨国经营实践有所启示。 本文的第一章主要分析了经济全球化背景下跨国经营的必要性,并对我国企业跨国经营的现状进行了描述性的介绍。在探讨我国企业跨国经营所面临的问题时,引出了核心竞争力的概念。正是核心竞争力的缺乏才导致我国企业在国际竞争中处于劣势,要想在国际市场的高端位势争得一席之地,成熟的核心竞争力必不可少。 本文的第二章对核心竞争力理论的发展进行了回顾,对有关核心竞争力内涵的不同争议进行了深入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清晰界定了核心竞争力在本文中的内涵。以此为据,笔者就核心竞争力内涵中的资源察赋因素和组织结构能力、环境制度能力、学习能力、创新能力的能力层次因素进行研究,进一步探讨了核心竞争力的概念及特性。 在第三章中,本文着重分析了在跨国经营中管理学领域的核心竞争力理论与国际直接投资领域的国际生产折衷理论的契合点所在。文中对三优势模型中的所有权优势和内部化优势这两个企业特定优势进行了细分,指出了核心竞争力与企业特定优势各要素之间的对应关系,然后将企业特定优势上升为核心竞争力,通过核心竞争力与区位优势的组合矩阵说明企业跨国经营的策略选择。 本文的第四章借用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王毅所著的《我国企业核心能力实证研究》中的计量模型及数据进行我国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实证分析并得出结论:我国企业己经步入基于战略核心能力和组织核心能力的竞争阶段,它们分别是企业成长和盈利的重要源泉。从跨国经营的长远角度出发,我国企业将进入技术核J心能力的竞争阶段,技术核心能力将是我国企业跨入全球500强的重要门槛。同时,该章还就企业核心竞争力评价体系中的模糊评价法进行了系统的介绍。 本文第五章在充分论证的基础上就核心竞争力的提升提出了若干可行建议,包括有效的开发与利用国内外资源,建立学习型组织,进行技术、价值、组织、管理全方位的创新等途径。在文章最后,笔者结合第二章所界定的核心竞争力内涵,对海尔集团跨国经营之路的成败得失进行了案例分析,从而使其他中国企业有所借鉴。 本文的研究方法表现出以下特点:l、现范研究与实证研究相结合。用国际直接投资和核心竟争力的一般规律阐释我国企业跨国经营应遵循的基本规范,用实证研究方法探索中国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发展状况及其在跨国经营中的作用:2、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除了必要的定性分析,本文还运用计量模型和数理测评体系描述经济变量间的关系。3、理论研究与对策研究相结合。本文不仅对国际生产折衷理论和核心竞争力理论加以阐述和辨析,更希望可以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探索可供中国企业借鉴与选择的跨国经营对策。 中国企业跨国经营是一项有待开拓的新兴事业,笔者恳请各位前辈学者给与指正和批评。在本文撰写、整理、修改直至最终定稿的过程中,我的导师于俊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