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微型桩抗滑结构不同于侧向受荷的微型(群)桩基。前者虽然一般有顶梁,但并不受荷,承荷的是桩的上半部分(即受荷段)(水平土压力或滑坡推力),而后者是桩顶(承台)直接受荷。虽然近年来不断用于滑坡、边坡加固工程实践,但其工作机理与承载特性研究、设计理论很不成熟。因此研究微型钢管桩在边坡支护中的作用机理以及承载能力就显得十分必要。本文在广泛收集试验研究、理论计算等资料的基础上,自行设计制作了一套微型钢管桩组合结构支护模型试验装置,共进行三组改变桩间距以及一组改变桩间土体形状的加载破坏模型试验,得到了一系列的有关微型钢管桩组合结构模型试验的试验数据,并进行分析整理与理论计算,具体内容及主要成果如下:(1)根据顶梁水平位移、桩身极值弯矩、前排桩桩前土压力过程线,提出了微型桩抗滑结构的两个承载力特征值:临界荷载和极限荷载。临界荷载对应于顶梁水平位移~荷载曲线的第一个拐点,此时,土压力尚未达到被动极限状态、桩身处于弹性工作状态,整个结构仍可继续承载;极限荷载时,桩身极值弯矩~荷载曲线出现拐点或极值弯矩接近最大,土压力达到被动极限状态。(2)在保持其它因素不变的情况下,微型桩抗滑结构的临界荷载受桩间距的影响不大,但受桩间土性状的影响较为显著;微型桩抗滑结构的极限荷载随桩间距的增大而增加,随桩间土含水率增加(性状变差)而减小。(3)在加载过程中,微型桩抗滑结构的荷载分配是变化的。锚固段正弯矩极值,总体上后桩>中桩>前桩,随着荷载增加,三者差异逐渐减小,至临界荷载时三者很接近;受荷段负弯矩极值,在临界荷载时,大体有后桩>中桩≥前桩。(4)建立了假设桩顶为滑动支座连接、桩底为自由约束的物理力学模型,将桩身分为受荷段与锚固段两部分,采用地基系数法并结合结构力学、材料力学等相关知识对受荷段与锚固段的内力变位进行推导,并带入四组模型试验的具体参数进行求解,并将求解的内力结果与实测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较为吻合。(5)以桩顶位移控制组合结构极限承载力进行计算,计算结果比实际要大,因此又考虑以桩侧应力来控制组合结构极限承载力,并结合试验现象综合分析,给出了四组模型试验中组合结构的极限承载力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