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几年作为社会史研究重要领域的灾荒史取得了明显的进展,不仅丰富了史学研究成果,而且为史学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对史学的研究会产生更深远的影响。灾荒史研究中存在的问题也是明显的,如历史研究的方法较为单一,多倾向资料的收集和直观原因的探讨,而忽视灾情历史规律的探索和理论体系的建构,从而导致阶段性的成果多,整体型的成果少。这样既无法突出历史发展的整体性特点,又无法把握灾荒和社会发展的互动关系。区域灾荒史的研究更是灾荒史研究中较为薄弱的环节。近年来,区域与社会的关系已成为国外史学界研究的重点,同时中国史学界也逐渐意识到区域与社会之间的密切关系。这种趋势的出现,相对于以往忽视历史空间因素,忽视地区性差异来说,是史学发展的一种进步,也是未来史学发展的一种趋势。 作为晚清时期受灾严重的黄河下游地区——山东、河南等地,其灾情史的研究更未得到应有的关注。晚清时期的山东黄河、运河水灾,不仅影响着山东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发展,而且与整个晚清灾荒及社会密切相关。加深晚清山东灾荒史的研究,既利于进一步认识近代山东的社会面貌,又能从侧面对晚清时期的荒政情况有所了解。本文就试图以近代山东为例,探讨晚清黄运水灾与山东社会发展的关系。围绕黄运水灾与近代山东社会及其社会救助三者的关系进行分析,以历史学为基础,借鉴行政学、社会学、管理学、经济学等多种学科的知识,探讨天灾同特定社会时期政治、经济各方面关系,加强历史的认识,进一步丰富“社会历史土壤”。 通过黄运水灾治理及救助的研究,来观察近代社会。晚清时期黄运水灾灾情严重,对山东经济政治和文化都造成了长期的影响,并且这种影响延续至今。研究黄河改道山东后黄运水灾的灾情特点及政府治河管理的经验教训,提供历史的借鉴作用。并通过黄运水灾之后政府和社会救助行为分析晚清灾害社会保障制度的特点。在灾荒史研究中,注重历史与现实的结合和对社会原因的解释,以增强社会灾荒救助经验的总结,对揭示近代社会历史发展规律,为今天防灾救灾提供历史的借鉴大有裨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