朦胧诗选本与朦胧诗的经典化研究

来源 :广州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uebuew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朦胧诗自1970年代末出现,在诗歌批评家、文学史家、作家、读者等各种力量和因素的共同作用下,现已成为当代文学史的重要存在。其中,选本作为朦胧诗经典化建构的重要力量,厥功至伟。选本参与建构朦胧诗的诗学理念,集中展示朦胧诗,促进朦胧诗打破时空限制获得广泛的传播,延续了朦胧诗的艺术生命力。可以说,作为朦胧诗接受的“活化石”,朦胧诗选本记录了不同时期朦胧诗的形态,为朦胧诗经典化的研究提供了一个重要的视点。然而,在朦胧诗经典化的研究中,较少有研究者将选本作为一个专门议题进行整体研究。本文以自1980年代至今出版的朦胧诗选本为研究对象,着重探讨选本所形塑的诗学理念、朦胧诗形态、代表性诗人秩序和读者阅读接受,呈现朦胧诗经典化建构中的动态变化过程。本文正文共分为四章:第一章主要从选家身份、诗选运作过程、编选理念的分析,呈现朦胧诗经典化历程中诗学观念的演变过程。1980年代的朦胧诗选本主要由高校青年师生编选,青年选家以教学参考资料的运作方式减轻诗选出版的外在压力。随着朦胧诗经典性地位的确立,朦胧诗研究越来越学术化,1990年代以后的朦胧诗选本主要由专业选家编选。专业选家以史家眼光编选选本,在序言中以学术研究的标准建构朦胧诗的诗学理论,显示出一种历史化的焦虑,这种焦虑主要源于确认朦胧诗对于新时期诗歌,乃至新时期文学的起点位置。第二章逐一梳理朦胧诗选本,通过分析入选诗人的排序和入选诗作的数量,探究选本对朦胧诗形态的塑造。梳理结果显示,1980年代的朦胧诗选本主要是文学批评型选本,选家以在场者的眼光和开放包容的姿态收录自1970年代末出现的区别于“十七年”和“文革”文学成规的带有现代主义倾向的诗作,在选本中呈现了驳杂的诗坛现场:大学生诗歌运动、“第三代”诗歌运动和社会青年诗歌创作是朦胧诗潮的重要推动力量。1990年代以后的朦胧诗选本以文学史型选本为主,试图将1980年代主流诗坛认可的朦胧诗活动与“地下”诗歌活动整合到朦胧诗的历史叙述中。经过划分流派的文学史运作,大学生诗歌运动、“第三代”诗歌运动和社会青年文学创作被剥离出朦胧诗潮,而以“贵州诗人群”“白洋淀诗歌群”“今天派”为主的“地下”诗歌活动成为朦胧诗潮的重要组成力量。第三章运用文献计量法呈现代表性朦胧诗人在选本空间中的秩序变化和所塑造的形象。借用一位批评家的说法,1980年代的朦胧诗选本形成了这样的诗人秩序:“六位先锋诗人”——北岛、舒婷、顾城、江河、杨炼、梁小斌“引发全局”,在新时期转折之交掀起诗学变革,“朦胧诗的感应群体”——王小妮、徐敬亚、吕贵品、李钢、傅天琳等形成“艺术追逐行列”,扩大朦胧诗潮的影响范围。而1990年代以来“地下”诗人的“发掘”改变了这一秩序,在1990年代以后的朦胧诗选本中,食指和黄翔作为朦胧诗发生的“先驱”排列前位,再是“今天派”诗人,如:北岛、芒克、多多、舒婷、顾城、江河、杨炼、根子、田晓青等,最后是作为朦胧诗潮“自发”的诗人——梁小斌和王小妮。其中,北岛、舒婷、顾城的诗歌接受在1978-1983年基本定型,过早的定型一方面使诗人的创作风格得到明晰的指认,另一方面使诗人形象接受呈现出简单化的趋势。朦胧诗选本突出了北岛的冷峻批判者和诗艺探索者的形象、舒婷的女性意识觉醒者形象和顾城的唯美主义诗人形象。而芒克、多多带有现代主义风格的诗歌在1980年代中后期随着先锋派的美学认识获得评价和肯定的机会;食指“平民化”的风格倾向和隐忍的精神契合主流价值观,这使得他的诗歌地位得到提升。第四章借助文学社会学理论探究朦胧诗选本的传播途径、读者群形成和读者群特质,揭示朦胧诗的阅读接受情况。1980年代的朦胧诗选本主要由高校师生编选、高校出版社出版,并以青年学生为主要阅读群体,形成了具有封闭性的读者群,阅读受众固化在大学场域的青年学生当中,又适当向中学生和社会文学青年延伸。1990年代以来的朦胧诗选本经由学院、官方、大众三种不同的接受渠道奠定了朦胧诗的经典性地位:专业性高的朦胧诗选本成为学院派师生的读物,并通过教材和教学实践巩固了朦胧诗的经典性地位;官方文艺组织以展现文艺成就的“丛书”出版形式肯定朦胧诗的典范作用;依托社会名人推介所形成的消费热点,朦胧诗选本打破精英圈层,获得大众传播。
其他文献
Ⅰ胃癌相关circRNA-miRNA-mRNA网络构建和分析胃癌(Gastric cancer,GC)是一种复发率高的恶性肿瘤,是世界范围内第五大常见的癌症和癌症相关死亡的第四大原因。环状RNA(Circular RNA,circRNA)是一种新型非编码RNA,在人类肿瘤研究中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circRNA参与肿瘤的发生发展,并有望成为肿瘤的新型生物标志物和治疗靶点。然而,在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患者KRAS、BRAF基因突变情况与其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深入了解不同基因突变类型的结直肠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及其生存预后情况,为结直肠癌患者的诊断、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收集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2014年3月至2019年12月手术切除并经病理证实的1183例结直肠癌患者肿瘤标本,所有病理组织均依据UICC/AJCC第8版的TNM肿瘤分期标准,由本院病理科专家评定样本的病理特征和临床分期
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在人民群众的思想道德教育中显示出其重要的作用。中职学生作为一个相对特殊的学习群体,他们富有活力和创造力,但基础知识较为薄弱,关于他们对中华文化认同现状的关注度一直不高。了解当前中职学生对中华文化认同的现状,提高他们对中华文化的理解,增强他们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将有利于中华文化的教育和传播。本研究将研究对象聚焦于中职学生这一群体,以省内三所中职学校学生作为样本,采用问卷调查法和访
目前许多一线教师对于智慧课堂的研讨热度越来越高,强调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融合的重要性,许多学校也率先展开了研究,建立智慧课堂先行小组,深入研讨智慧课堂教学模式。但是我们都知道大家关注的是教学,极少有教师会关注智慧课堂背景下的课堂管理;另外,教师对课堂管理的认识比较片面,观念陈旧等而导致教学质量低。因此提高小学智慧课堂管理的能力也不容被忽视。本研究重点查阅了国内外智慧教育发展现状,课堂管理以及智慧课堂
笔者将现代汉语“被”字句与英语被动句进行句法成分及句式义的对比,发现汉语“被”字句受事主语受到有定性的限制而英语不受此限制;二者的谓语动词都是及物动词、自主动词、多价动词、处置性动词,而不是状态类动词、使令动词、心理动词、关系动词、能愿动词等动态性较弱的动词,但是汉语“被”字句的谓语动词其后一般带了附加成分,这种特性使得“被”字句具有很强的动态性,而英语被动句则可不带附加成分,这使得部分英语被动句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化,素质教育在实施过程中对高中地理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提出了地理学科核心素养,明确指出通过地理学科的学习需要达成正确的价值观念、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地理学与生活紧密相连,时事热点材料作为校外课程资源具有时代性和地域性,也和人们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可以成为地理教学素材的补充,这与2017版地理新课标的基本理念相契合。本文运用文献研究法、问卷
伴随着依法治国方略的落实以及法治政府的建设,我国行政主体的行政目标和任务不断改变。政府也向着服务型政府转型。在转型过程中,行政主体在不断地探索新的行政方式。行政允诺作为一种新型的行政管理方式,凭借其高效便民等良好特性进入行政主体的视野中,被广泛应用在招商引资、地方发展等公共管理领域。行政允诺体现出来的社会与行政主体之间通力合作的精神也符合新时代行政关系的内涵。同时,行政允诺从实践中诞生,属于暂无明
武术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代表之一。佛山是中国南派武术之乡,在中国武术史上占有相当重要位置。明末清初,佛山武术蔚然成风,武术早已自觉融入到了佛山人的生活中,成为佛山集体记忆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多年来,学者们从社会学、历史学、传播学、人类学等视角做了诸多研究。共同体是当下文化学研究中的热点。文化共同体不仅仅代表一个地域性的概念,更加突出的是作为一种精神依托的社会心理空间,而这种精神依托集中体现在共
【研究背景】天疱疮(Pemphigus)是一种慢性自身免疫性大疱性皮肤病,包括四个主要临床类型,即寻常型、落叶型、红斑型和增殖型天疱疮,其他罕见类型包括副肿瘤型天疱疮、Ig A型天疱疮、疱疹样天疱疮、药物性天疱疮及新生儿天疱疮等。其中寻常型天疱疮(pemphigus vulgaris,PV)是最常见的类型,占所有天疱疮发病的70%。天疱疮的发病机制为患者产生针对角质形成细胞(keratinocyt
写作作为语言能力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对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然而,目前英语写作教学存在着写作教学观念落后,读写分离的情况,写作教学效率不高,学生写作能力欠缺。我国学者王初明提出的读后续写教学方法,将阅读与写作结合起来,对英语写作具有显著的促学功效。研究证明读后续写能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增强写作动机,激发写作兴趣等。然而,写作策略作为写作的重要方面,并没有相关读后续写对写作策略的研究。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