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鲁滨逊漂流记》是笛福最成熟作品,也是其代表作品,自1902年首次被译介到中国以来,已经在中国漂流了一百多年。据统计,目前已经有超过50多个译本,译本包括清末到五四时期的文言文,五四时期到新中国成立逐渐从文言文过渡过来的白话文,以及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现代汉语。现代学者们已经对该小说的一些译本做过不同角度的研究,有从语言学的角度做语言上分析的,有从后殖民主义和后现代主义角度研究的,有从翻译改写理论方面做研究的。本文将借助图里的翻译规范理论对《鲁滨逊漂流记》的重译本做一个较为系统的研究。本文作者将从历时的角度将各译本归属于三个时期,并从中各选定一个译本作为代表译本进行描述性对比研究,以期从中探索各个时期翻译规范对重译本的影响,为《鲁滨逊漂流记》在中国的译介提供一个新的研究视角。本论文从宏观和微观两方面,分别对各时期的历史大背景及社会文化背景进行了分析,同时对三个代表译本译文做了统计分析研究。通过重建各时期翻译规范,本文发现从历时的角度而言,《鲁滨逊漂流记》的翻译存在着一个从接受性到充分性发展的趋势。随着时代的变化,主流翻译规范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但是各时期《鲁滨逊漂流记》的翻译都基本遵从了当时的主流翻译规范,故而保持了在中国百余年的“漂流”之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