库尔特·冯内古特小说中艺术的功用

来源 :山东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q3305253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库尔特·冯内古特是美国文坛上一位很有影响力的小说家、讽刺作家、剧作家和黑色幽默作家,因为他对美国生活进行的积极艺术探讨被誉为美国最受人尊敬的作家之一。冯内古特出生在印第安那州,生于1922年11月,父亲是为成功的建筑师。1941年至1943年在卡乃尔大学学习化学和生物学,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参军,并被德国人俘虏;在德雷斯顿服劳役时,冯内古特亲身经历了联军1945年2月13号对德雷斯顿的轰炸。正像《五号屠场》的主人公毕利一样,冯内古特因为当时恰巧在地下冷冻厂才幸免遇难。1945年退役后,进入芝加哥大学学习人类学,毕业后移居纽约,在通用电气公司供职,负责公关宣传。1951年辞去工作专职写作。1997年《时震》发表后,冯内古特宣布已经厌倦了小说的创作,《时震》也就成了他的封笔之作。因此在冯内古特长达半个世纪的创作生涯中,共创作出了14部小说,2本短篇小说集和3卷非小说作品,其中最为知名的是《泰坦的海妖》、《猫的摇篮》和《五号屠场》。 总的说来,国外有不少学者已经对冯内古特的讽刺风格、黑色幽默、写作技巧和他的人文主义思想作过深入研究,将其定为黑色幽默小说家、科幻小说家,也有评论家对他的中产阶级背景、战争经历和在人类学和科学上受的教育作过探讨,评价他是历史预言家,讽刺作家。最近也有学者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另辟蹊径,为冯内古特研究又开辟了一片新天地。例如,劳伦斯·布诺尔从心理学的角度探寻了冯内古特的内心矛盾由激烈到消除的心路历程:凯文·博恩突破了冯内古特研究中老生常谈的自由意志和宿命论水火不容的观点,从混沌论(Chaos Theory,本文作者译)的角度入手指出其实两者并无明显对立可以共存。国内学者在冯内古特研究上也做了些有益的探索,有些学者采用历史分析和文本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全面探讨了冯内古特的后现代艺术创新和他的新历史主义倾向;有些学者从自我意识小说的角度剖析了冯内古特小说中虚实世界的互动:还有些研究了作品在叙事结构、叙述形式和所想表达的观点的上的后现代主义特征,在促进国内读者对冯内古特作品的了解和认识上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总体而言,国内对冯内古特作品的研究还有待于增加、加强、深化和拓展。而且国内外的研
其他文献
转谷氨酰胺酶(TGase;EC2.3.2.13;全称为蛋白质-谷氨酰胺γ-谷氨酰胺基转移酶)是一种能催化多肽或蛋白质的谷氨酰胺残基的γ-羟胺基团(酰基的供体)与许多伯胺化合物(酰基受体)
  本文旨在调查基于形式和基于内容的两种教师反馈以及它们对学生写作的影响。此外,英语写作教师的反馈方式及学生对反馈的态度也在文中得到了进一步的研究。  本研究的受
传统的隐喻研究观点认为隐喻只是一种文学意义上的修辞手段,而语言学家莱可夫和约翰逊在其著作《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一书中提出:隐喻在本质上是一种思维方式,它不仅存在于语言
由斯坦·博丹和简·博丹夫妇于50多年前共同创作的《贝贝熊》可谓是一部畅销全球的儿童文学佳作。自从该系列作品被介绍到中国以来,就在孩子和家长中刮起了狂热的读书潮。尽管
本文旨在讨论儿童文学的英汉翻译,并以《爱丽丝漫游奇境记》的两个汉译本为范例。儿童文学作品的翻译要以对儿童的理解为基础,在进行翻译时,应用儿童的眼睛去观察,用儿童的心去体
玛格丽特·德拉布尔在当今世界文坛享有盛誉。在她名下有多部作品和各种奖项,因此她不仅是位成功的小说家,而且还是传记作者,评论家及编辑。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玛格丽特·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