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情绪劳动的职业特征、影响因素与作用机制

来源 :陕西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136C31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情绪劳动”这一术语最初用来描述服务行业员工的工作,后被研究者引入教育领域,将教师的教学工作也定义为一种形式的情绪劳动。然而,当前关于教师情绪劳动的研究多以中小学教师为主,较少关注幼儿教师。幼儿教师是幼儿成长过程中的重要他人,幼儿教师与幼儿之间的情绪互动是教育工作的核心要素,互动中幼儿教师的情绪劳动是实现教育目标的重要手段,也是影响师生身心健康的重要因素。梳理以往关于情绪劳动的研究,发现若干问题还没得到解决:一是关于教师情绪劳动的研究较少关注幼儿教师群体,因此亟需考察幼儿教师情绪劳动的职业特征,了解其一般性和特殊性;二是同为人际互动过程中的产物,人际冲突对情绪劳动的影响却较少有研究进行探讨,尤其是微观水平上不同类型人际冲突对情绪劳动的影响,而且缺乏人际冲突与情绪劳动对情绪耗竭联合作用;三是虽然大量研究探讨了情绪劳动前因和后果,但情绪劳动在两者之间所扮演的角色却鲜有研究涉及;四是关于教师情绪劳动的内在作用机制问题尚未得到解决;五是虽然情绪具有离散的性质,但目前尚缺乏关于离散情绪情绪劳动的研究;六是情绪劳动对员工家庭生活的影响及影响机制仍是一个未知的领域。研究通过三个部分共七个研究探讨了幼儿教师情绪劳动的职业特征、影响因素与作用机制。第一部分通过两个研究探讨了幼儿教师的职业特征。研究一通过对20名全职幼儿教师进行半结构化访谈,探讨了幼儿教师工作中的情绪体验及诱因、情绪展现规则和情绪劳动策略。结果发现:(1)幼儿教师在人际互动中体验到大量的积极或消极情绪,这些情绪多由其人际互动对象幼儿、家长、同事和领导所诱发;(2)支配幼儿教师情绪展现的有三项规则:展现积极情绪、隐藏消极情绪和适度展现消极情绪;(3)幼儿教师情绪劳动策略包括三大类和六小类:表层扮演,包括情绪伪装和抑制;深层扮演,包括注意力转移和认知重评;自然扮演,包括释放和流露。研究二通过对473名幼儿教师进行问卷调查,探讨了幼儿教师离散情绪真实表达、伪装和抑制的频率。结果表明:幼儿教师在工作中较多真实表达积极情绪,较少真实表达消极情绪,较多进行积极情绪伪装与消极情绪抑制,较少进行消极情绪伪装与积极情绪抑制。第二部分通过两个研究探讨了人际冲突与工作特征对幼儿教师情绪劳动的影响。研究三通过对244名幼儿教师进行问卷调查,探讨了不同类型人际冲突对幼儿教师情绪劳动影响,以及情绪劳动在人际冲突与情绪耗竭关系中所扮演的角色。结果发现;(1)幼儿教师面对各类人际冲突时,倾向于采用表层扮演,较少采用深层或自然扮演;(2)表层扮演在人际冲突与情绪耗竭关系间起中介作用,深层或自然扮演在人际冲突与情绪耗竭关系中发挥着调节作用。研究四通过对369名幼儿教师进行问卷调查,探讨了工作要求与工作资源对幼儿教师情绪劳动的影响,以及情绪劳动在工作要求-资源模型中所扮演的角色。结果发现:(1)感知到较高工作要求的幼儿教师倾向于表层扮演,感知到较高工作资源的幼儿教师倾向于深层或自然扮演;(2)表层扮演在工作要求与情绪耗竭关系间起中介作用,自然扮演在工作资源与工作投入关系间起中介作用,深层扮演在工作要求与情绪耗竭的关系中发挥着调节作用。第三部分通过三个研究探讨了幼儿教师情绪劳动的作用机制。研究五通过对291名幼儿教师的问卷调查,探讨了情绪劳动通过恢复需要对幼儿教师职业幸福感与组织公民行为的影响。结果发现:(1)表层扮演正向预测恢复需要,深层或自然扮演负向预测恢复需要;(2)恢复需要在表层扮演影响情绪耗竭与工作投入过程中起中介作用,恢复需要在深层或自然扮演影响情绪耗竭、工作投入与组织公民行为过程中起中介作用。研究六在研究二和研究五的基础上,通过对473名幼儿教师的问卷调查,探讨了积极情绪伪装与消极情绪抑制这两种形式的表层扮演对幼儿教师身心健康的影响,并进一步探讨了这两种表层扮演通过躯体疲劳、心理疲劳与情绪疲劳对幼儿教师身心健康的间接影响,以及恢复体验对这种间接影响的调节作用。结果发现:(1)积极情绪伪装与消极情绪抑制这两种形式的表层扮演对幼儿教师身心健康产生了消极影响,消极情绪抑制的影响更为严重;(2)积极情绪伪装与消极情绪抑制通过躯体、心理或情绪疲劳对幼儿教师身心健康产生了间接影响;(3)恢复体验调节了积极情绪伪装与消极情绪抑制对躯体或心理疲劳的影响,并进而调节了这两种形式的表层扮演通过躯体或心理疲劳对幼儿教师身心健康的间接影响。研究七在研究六的基础上通过对268名已婚幼儿教师的问卷调查,探讨了积极情绪伪装与消极情绪抑制这两种表层扮演通过躯体、心理与情绪疲劳对幼儿教师家庭幸福感的间接影响,以及恢复体验对这种间接影响的调节作用。结果发现:(1)积极情绪伪装与消极情绪抑制倾向于对幼儿教师家庭幸福感产生消极影响,消极情绪抑制的影响更为严重;(2)积极情绪伪装与消极情绪抑制通过躯体、心理或情绪疲劳对幼儿教师家庭幸福感产生了间接影响;(3)恢复体验调节了积极情绪伪装与消极情绪抑制对躯体或心理疲劳的影响,并进而调节了这两种形式的表层扮演通过躯体或心理疲劳对幼儿教师家庭幸福感的间接影响。根据对研究结果的分析得出以下结论:(1)幼儿教师在工作中虽体验到大量的积极与消极情绪,然而这些真实体验到的情绪并未完全表现出来,幼儿教师依据展现积极情绪、隐藏消极情绪与适度展现消极情绪这三种情绪展现规则,采用表层扮演、深层扮演与自然扮演来进行适宜情绪的展现。(2)人际冲突与工作要求这两种资源消耗因素是幼儿教师采用表层扮演的重要动因,工作资源是幼儿教师采用深层或自然扮演的重要动因;表层扮演在资源消耗因素与职业幸福感之间主要扮演着中介角色,自然扮演在工作资源与职业幸福感之间主要扮演着中介角色,而深层扮演在资源消耗因素与职业幸福感之间主要扮演着调节角色。(3)恢复需要以及各种形式的疲劳(躯体疲劳、心理疲劳和情绪疲劳)在幼儿教师情绪劳动过程中扮演着中介角色,解释了情绪劳动为什么会产生积极或消极的结果,而恢复体验在幼儿教师情绪劳动过程中扮演着调节角色,解释了情绪劳动何时产生影响的问题。
其他文献
学位
新文化运动掀开了中国新文学史序幕,以《晨报副刊》创办十年(1918.12——1928.06)时间段为研究样本可看到,短短十年间,由于中西文化激烈碰撞和一批怀着炽热中国心的新文化主将努力,现代文坛出现空前繁荣局面;《晨报副刊》和其他进步报刊为新文学的创生与发展发挥出极其重要的传播作用,新文学刚在这块古老土地诞生就留下一个坚实脚印。研读新文学史可清晰地看到大众传媒发挥的渡航引进、摇旗呐喊的巨大传播作用
本文从区域角度归纳了中小学智慧校园建设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论述有效的改进策略:顶层设计,多元协同,保障智慧校园建设可持续发展;因地制宜,按需建设,构建智慧校园信息化基础环境;分层培训,活动推广,提高智慧校园教师队伍信息素养;创新教学,加强实践,不断提高中小学生信息素养;围绕平台,应用驱动,推动智慧教育云平台应用的深度发展;试点先行,课题引领,实现智慧校园特色发展。
建筑物区分所有权系于具独立性的建筑物单元上形成的所有权。因该种建筑物兼有专有和共有部分,权利人得享有专有权和共有权并立基管理而获有成员权或共同管理权。历观区分所有权的近现代及当代立法史,各国(地区)始终均以作为区分所有权人的业主个人与团体利益衡平为演进动力。初期,区分所有权法多注重对专有权的保护并强调个体在共同体中的本位,进而引发业主个人权利的膨胀与共同体利益的贬损。为维系共同体存续,区分所有权法
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取得了飞速的发展和举世瞩目的成就。在保持了三十多年的高速增长之后,目前正处于经济社会发展较快的阶段。长期的粗放型经济发展模式给我国的自然环境带来了巨大的污染,同时还存在着创新能力低下、投资激励不足等问题。这些问题不仅影响了我国居民的健康,同时也制约了我国社会经济的高质量发展。企业作为环境责任主体,在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同时,又将无法避免地造成环境问题已经成为影响我国民生福祉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在反贫困领域取得了令人惊羡的成就,区域性整体贫困明显缓解,农村从普遍贫困走向逐步消除绝对贫困,为全球减贫做出了巨大贡献。中国的贫困地区与生态环境高度关联,在14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中,大部分地区生态资源脆弱、生态治理片面的特征突出。因此,维护贫困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保护之间的平衡,保证脱贫减贫与生态文明建设的协调统一,是当前农村扶贫开发的关键。农村脱贫关系全面小康的全局,但经济
随着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互联网+”逐渐成为引导经济转型升级和持续增长的新动力。互联网的快速发展改变了经济增长、国际贸易、消费行为和就业方式,但是互联网的使用是否对人们的幸福感也有影响?如果有影响,这些影响是如何产生的?这些影响是否在不同的条件下有所不同?探究这些问题对于全面理解互联网对幸福感的影响意义重大。已有研究指出,互联网对幸福感存在正反两方面的影响,作用机制涉及社会关系、消费行为、工作质量
荀子作为战国后期集大成的思想家,不仅体现在其思想方面,还在于其在传经方面所作出的贡献,而荀子传经与其所处的时代不无关联。荀子之世“礼乐征伐自诸侯出,陪臣执国命”,百家争鸣接近尾声,而下距秦皇焚书之祸尚有25年之久,在此期间,“诸子百家同其先师之书,亦谓之经”,诸家弟子严守师法,注解其文以传其道。荀子正因为处于这一重要的历史拐点中,他便有机会看到“百家争鸣”几百年来的学术成果,特别是在其后焚书之祸中
数字技术的迅猛发展,深刻影响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进程,媒介及其生存环境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移动互联网的产生和应用是一个技术的爆炸,使得传媒产业形态发生了深刻的变革,可谓一元复始,万象更新。不同形态媒体之间的边界变得模糊,随着移动终端和移动互联网技术的普及,媒介使用的硬件、软件都发生了质变,人们的媒介习惯随之变化。我们身处于新的时代,身处于新媒体的时代。新媒体环境具有信息传播移动化、用户特征数据化、社
“致良知”作为阳明及其弟子后学内进德以修己、外亲民以教化的共同宗旨,是16世纪中国思想转折的重要环节,其重要性不仅限于理学,更是影响深远的一次重大社会思潮。而如何探寻这一转折与影响的原因及其实现就成为后世把握阳明心学真精神的关键所在。阳明殁后,其弟子后学便从王学分化演变的角度揭示了“致良知”作为王门教法宗旨的普遍性意义。晚近以来,又有学者从“致良知”的内圣实践进路显豁“即道德即宗教”的人文宗教之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