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学前教育是基础教育的基础,是终身教育的起点和开端,也是一项重要的社会公益事业。学前教育不仅对儿童成长具有独特的作用,而且会对社会和国家发展产生显著影响。国际社会普遍认可学前教育的重要作用,欧美等发达国家亦将发展学前教育作为政府的重要职责,并建立起以政府为主导的财政投入制度。然而,改革开放后的很长一段时间内,我国学前教育并没有得到政府应有的重视,其公益性被弱化,政府在学前教育领域的财政投入严重不足,导致“入园难”、“入园贵”问题凸显,并成为我国社会发展不和谐的一个“音符”。自2010年以来,政府开始重视学前教育发展,中央率先投入大量的财政资金支持学前教育,鼓励并引导地方加大对学前教育的财政投入,在一定程度上有效缓解了“入园难”、“入园贵”等问题。但需要指出的是,由于我国学前教育底子薄、历史欠账多,学前教育仍然是整个教育事业中的短板。当前,我国学前教育事业发展出现诸如普惠性幼儿园供给不足、教师数量短缺且整体素质有待提高、幼儿园安全事故频发等突出问题,在很大程度上与学前教育财政投入严重不足有密切关系。而学前教育财政投入中出现的不足,其根源在于学前教育投入主体不明确、政府间支出责任模糊、分担机制尚未建立等体制问题。完善我国学前教育财政投入体制,急需对上述问题进行深入研究。有鉴于此,本文以我国学前教育财政投入充足性为研究对象,着重开展以下几个方面的研究:一是学前教育财政投入充足性的理论分析。包括概念界定、政府介入学前教育的理论依据、政府与市场以及政府间学前教育筹资责任的合理划分。具体而言,从公平和效率的角度论证了学前教育政府介入的合理性,并讨论了学前教育部分为一般公共服务和部分为基本服务的属性。以财政分权理论为依据,不失一般性地明确了学前教育是共同事务,其筹资责任应由各级政府共同分担。二是我国学前教育财政投入制度的演变。以经济体制和财政体制变迁为背景,系统梳理了建国以来我国学前教育财政投入制度的演变历程,揭示了经济体制、财政体制和学前教育财政投入制度间的内在逻辑。具体来说,计划经济时期,学前教育呈现福利化办园的特征,其经费来源单一、形式多元,并建立了与计划经济财税体制相适应的学前教育财政投入制度。在改革开放后至2009年之间,随着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型,导致在计划经济条件下形成的单位福利性学前教育数量大幅下滑,学前教育向社会化、市场化方向发展,其以福利性和公益性为主的财政投入方式被逐渐弱化,学前教育供需矛盾凸显。2010年以后,国家高度重视学前教育发展,在学前教育事业发展追求“公益普惠”的新背景下,学前教育投入有了大幅增加,办学条件也得到了一定改善,并初步形成了以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三是我国学前教育财政投入充足性的评价。尝试性从学前教育财政投入和产出两个角度,构建了评价学前教育财政投入充足性的指标和标准体系,并对我国学前教育财政投入的充足性进行全面系统评价。结果表明:从投入角度上,我国学前教育财政投入水平有待提高,目前学前教育财政投入不能满足现有学前教育机构的经费需求,且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学前教育财政投入依然存在较大差距。从产出角度上,无论是从我国学前教育的政策目标,还是与发达国家对比来看,我国学前教育发展规模与服务质量都存在较大差距,现有学前教育财政投入难以满足相应的规模与质量标准所需要的充足水平。四是我国学前教育财政投入不足的成因分析。从理论层面分析当前我国学前教育财政投入不足的深层次原因,并对其进行实证检验。具体而言,理论上,我国学前教育财政投入不足,主要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是地方财力不足;二是地方激励不足;在以GDP增长为主要政绩考核指标激励下,地方政府不愿意将财政投入用于学前教育,且政府间还采取的竞争性策略。同时,由于学前教育空间外溢的存在也使得地方政府在学前教育供给上出现投入偏好。实证检验的结果发现,地方财力越充裕,学前教育的财政投入水平也越高。这一结果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与内生性处理后,依然成立。地方政府晋升激励实证结果表明,在晋升锦标赛下,地方官员为了追求政绩而开展竞争,对缺乏硬性约束的学前教育存在明显的投入动力不足。空间外溢效应分析结果证明了地方学前教育投入不仅存在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而且这种外溢很大程度上是由人口流动所带来的。五是“全面三孩”政策下我国学前教育财政投入需求预测。为确保学前教育财政体制构建能应对未来人口出生率变化带来的冲击,本文采用队列因素法,对“三孩政策”下未来学龄人口变动进行测算,并根据测算的学龄人口对未来学前教育财政投入的需求进行了预测。一是人口预测。2021-2035年我国出生人口规模和适龄儿童数量呈现先升后降,并逐渐趋于平稳。受生育政策和学前教育入园率的双重影响,我国在园儿童规模将呈现先增后趋于平稳水平。二是财政经费需求。根据不同的参照标准,学前教育财政经费需求不同。参照国际标准,我国学前教育财政需求无论是在高标准、中标准或者低标准上都呈现递增趋势。2021年,高标准的需求值达到6119.35亿元,中标准需求值为5133.11亿元,低标准需求值为4438.08亿元。到2035年,高标准需求值达到11454.38亿元,中标准需求值为9808.31亿元,低标准需求值为8374.25亿元。参照国内标准,我国学前教育财政经费需求在2021年达到4201.23亿元,到2035年达到8707.08亿元。六是典型发达国家学前教育财政投入制度及经验借鉴。主要选取美国、英国和日本三个较为典型的发达国家,从政府承担学前教育筹资责任的大小、政府间学前教育财政支出责任划分两个方面,较为详细介绍了这三个国家现行的学前教育财政投入制度,并总结出值得借鉴一些共同做法:一是学前教育投入中政府的主导地位;二是政府间投入责任划分清晰;三是鼓励和引导私立学前教育;四是完善的法律体系。七是完善我国学前教育财政投入制度的政策建议。以规范理论为指导,针对我国学前教育财政投入制度存在问题,结合本文的实证分析结论,借鉴国际经验,提出如下建议:一是注重顶层设计;二是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改革思路;三是在具体的学前教育财政投入制度改革路径上:要明确界定学前教育政府与市场的责任边界,合理划分中央与地方政府的学前教育教育事权与支出责任范围,优化学前教育财政投入结构,创新财政支持方式;四是加快立法,完善学前教育预算和考评体系,建立学前教育财政资金监管与评价制度等相关配套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