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大黄提取物是从中药大黄中提取的有效部位,主要含芦荟大黄素、大黄酸、大黄素、大黄酚、大黄素甲醚等五种蒽醌类化学成分。前期研究显示,大黄提取物可以减轻大鼠脑缺血后脑组织损伤,抗脑缺血损伤和抗血栓形成作用明显。基于前期研究中大黄提取物在抗脑缺血损伤方面的药理作用和体内分析评价,认为大黄蒽醌类成分在急性脑梗死中药新药的创制、开发和应用方面具有相当的优势和前景。 本文在中医药理论的指导下,应用现代分析方法和手段,以大黄提取物中的芦荟大黄素、大黄酸、大黄素、大黄酚、大黄素甲醚为指标,对大黄蒽醌类成分开展了体内药物分析方法研究和探讨,并应用于药代动力学探索研究中,结果如下: 1.通过条件优化,采用固相萃取柱纯化生物样品,以1,8二羟基蒽醌为内标,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荧光检测器建立了生物样品中芦荟大黄素、大黄酸、大黄素、大黄酚和大黄素甲醚含量测定方法。结果显示,在考察的样品浓度范围内,均呈良好线性关系(相关系数 r>0.99),高、中、低三个浓度质控样品的日内、日间精密度和准确度 RSD均<10%,被测的五个成分和内标物的提取回收率均在85%以上,说明所建立的方法灵敏,准确、可靠,符合生物样品分析测定的要求。 2.单体蒽醌成分在大鼠体内的药物动力学研究表明,大黄酚、大黄酸、大黄素、芦荟大黄素和大黄素甲醚在大鼠体内的药-时曲线均呈现不同程度的双峰,且随剂量增高,药时曲线双峰现象越加明显。将五种游离蒽醌成分不同剂量的AUC0-t与 Cmax进行相关和回归分析,结果显示 AUC0-t和 Cmax与剂量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表明在本试验所用剂量范围内,芦荟大黄素、大黄素、大黄酚、大黄酸、大黄素甲醚的药动学均呈现线性动力学的特征,为线性动力学过程,提示这五种成分在大鼠体内的分布较广。 3.大黄提取物在正常大鼠体内的药物动力学研究结果表明,芦荟大黄素、大黄酸、大黄素、大黄酚、大黄素甲醚在正常组大鼠体内均呈二室模型,五个成分在大鼠体内均表现出吸收快,消除较慢。不同剂量的 AUC0-t与 Cmax相关回归分析结果表明,五种游离蒽醌成分的AUC0-t和Cmax与剂量也呈现出良好的线性关系。 对比分析大鼠和小鼠灌胃相同剂量芦荟大黄素、大黄酸、大黄素、大黄酚、大黄素甲醚单体蒽醌与大黄提取物的药动学特征,发现五个蒽醌成分在单体给药和提取物给药后,药动学参数有较显著差异。大黄提取物与单体蒽醌相比,芦荟大黄素、大黄酸、大黄素、大黄酚吸收增加,说明此五种成分在生物体内存在相互作用。 4.与正常组比较,大黄提取物在脑缺血模型组的Cmax、Tmax、CL、Vd、AUC等药动学参数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脑缺血模型组中芦荟大黄素、大黄酸、大黄素、大黄酚的血药浓度均远远高于正常组((p≤0.05)),大黄素甲醚在脑缺血模型组的血药浓度略小于正常组,说明在脑缺血病理条件下药物的吸收增加。脑缺血模型组中芦荟大黄素、大黄酸、大黄素、大黄酚和大黄素甲醚的的tl/2较正常组有延长,说明病理状态使其消除减慢,在体内滞留时间延长,但无统计学差异。 5.大黄提取物在大鼠和小鼠中的组织分布研究结果表明,大黄蒽醌类成分在胃、肠部位的分布浓度最高、吸收相对较慢,肝、肾其次。由于大黄五个蒽醌类成分的极性小,脂溶性高,致其在组织中有一定的滞留,结果使各组织中的分布浓度均高于血浆。大鼠口服大黄提取物后,主要是以原形药物从粪便排泄。 6.统计分析大黄提取物在大鼠、小鼠和犬体的药动学参数,结果显示不同种属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大黄提取物在大鼠、小鼠和犬体内有相似的药代动力学过程,其吸收均较快,消除较慢。但五种蒽醌类成分在体内的的吸收是不同的,其中芦荟大黄素在大鼠体内的Cmax和AUC最高,其次是小鼠,在犬体内最低;大黄酸在犬体内的Cmax和AUC高于大鼠和小鼠。大黄酚和大黄素甲醚在小鼠与大鼠体内的Cmax和AUC均高于犬,而大黄素在三种动物体内的吸收无明显差异性。表明大黄提取物在不同动物间的药代动力学特征表现出显著性差异。 本研究建立了大黄蒽醌类成分的体内研究分析方法,为大黄蒽醌类提取物的进一步开发提供临床前药代动力学研究资料,并为药物的临床应用提供科学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