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炎症性肠病(IBD)是一种常见的慢性肠道病,主要包括溃疡性结肠炎(UC)和克罗恩病(CD)。临床对UC及CD的确诊依靠肠镜及病理活检,但是病理医生依靠肠镜取到的标本很难给出明确的诊断,这主要是由于缺乏有效可行的诊断依据和鉴别诊断要点。IBD的确切病因还不清楚,但是免疫因素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目前为止,IBD粘膜免疫细胞的形态学变化规律很少有人研究。我们希望通过对IBD肠粘膜内免疫细胞种类与分布的研究,寻找新的鉴别诊断线索。【方法】选取病例,参照2012年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新制定的诊断标准,结合临床病史及内窥镜下表现重新做出诊断。最后确定UC30例,CD26例,另外选取10例正常肠粘膜作为对照组。所有病例均重新HE染色及应用两步法加做13项免疫组化染色(CD1a、CD3、CD5、CD20、CD21、CD43、CD68、CD79α、CD138、CD163、S-100、PC、Ki-67)。所有切片均扫描进入优纳ISCAN系统进行半定量分析。统计学方法应用SPSS13.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免疫组化染色还进行了定性分析,分为弱(+)、中(++)、强(+++)三级。【结果】CD与UC的HE染色上的细胞数比较没有统计学意义,但UC及CD的细胞数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均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1)。组织细胞染色:CD1a在正常肠粘膜及UC内几乎没有表达, CD统计分析比较与正常对照组及UC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D21三者的差异可能是其它细胞着色的结果,在组织学上的鉴别诊断意义不大。S-100染色阳性的细胞种类很多,S-100三组的组间比较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D68的UC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CD组的阳性细胞数少于正常对照组和UC组,与UC及正常对照组比较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D163染色时CD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T淋巴细胞染色:CD3在UC组固有层内分布密集,并与血管紧密接触。CD的CD3阳性细胞散在。三组的组间比较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D5的阳性细胞数量比CD3要少,UC组CD5的阳性细胞分布与CD3大致相同。CD的CD5阳性细胞的分布要比CD3稍少一些。三组的组间比较也都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正常对照组CD43固有层内的分布要比CD3密集。UC组固有层内密集分布。CD:CD43固有层内细胞密集CD43分子在三组的组间比较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B淋巴细胞染色:正常对照组CD20粘膜固有层内只有个别阳性细胞。UC组CD20在固有层内散在个别阳性细胞。CD:CD20固有层内几乎(-)CD20在三组之间的组间比较结果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正常对照组CD79α在粘膜固有层内可见阳性细胞。UC组CD79α在固有层内密集分布。CD:CD79α固有层内散在分布。三组的组间比较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正常对照组CD138固有层内阳性细胞分布较少。UC组CD138在较浅的固有层++。CD组CD138在已经形成肉芽肿的区域(++),上皮细胞之间(+)。三组的组间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正常对照组PC固有层内数量较多。UC组固有层内大量阳性细胞。CD组PC大片阳性细胞(++)。三组的组间比较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增殖活性比较:正常对照组Ki67只有个别上皮细胞阳性。UC:Ki67:腺体及滤泡中心区++,固有层++,滤泡周边-。CD:Ki67阳性细胞约占1-2%。三组的组间比较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可以通过多种免疫组化染色结果综合判断IBD的免疫状态及对UC和CD进行鉴别诊断。CD1a:UC(-),CD(+);Ki67UC(+>10%),CD(+1-2%);S-100、CD3、CD20的阳性细胞数UC〉CD,细胞分布不同;PC的阳性细胞数UC<CD,细胞分布不同。其他抗体可以作为辅助诊断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