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域内中小学教师流动问题研究——以甘肃省Y县为例

来源 :西北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ulinshe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城乡发展差距越来越大,在教育上,师资力量的配置不均是城乡教育不均衡现象的重要表现之一,教师流动作为优化教师资源配置的重要途径,对教育公平的实现有着重要意义。因此,本研究希望通过对甘肃省县域内中小学教师流动的研究,来探讨甘肃省县域中小学教师流动的现状以及深入挖掘教师流动的原因,并发现教师流动中存在的问题,以期提出合理化的建议。  本研究主要以质化研究为主,辅助以量化研究的方法。质化研究的方法主要用来探讨教师流动的内在深刻原因,而量化的方法主要用于了解所调查学校的教师队伍现状以及教师流动的基本情况。在研究对象上选择甘肃省的一个教育大县,在县域内又选择10所处于不同发展水平的乡镇且教学质量处于不同等级的学校,然后在调查学校中选择6名访谈教师,并重点选取4名教师进行访谈,另外对这10所学校的校长和该县教育局人事股股长也进行了详细的访谈。  通过对该县中小学教师流动现状和原因的分析,本研究有五个发现:第一,从整体看,该县教师流动规模不大,流动政策很公平,流动的方向主要是从农村到县城。第二,教师流动的主要原因是我国长期的城乡分割制度所导致的一些问题以及社会对农村教师身份的认识。第三,目前该县的流动规模,其积极意义大于消极意义。在这样的流动规模下,教师流动并未对农村学校产生较大的不利影响。第四,教师流动的主观愿望之所以产生,是因为教师的个人需要没有得到满足。研究分析,正因为农村教师的低级需要和高级需要都无法得到满足,才导致了其流动愿望的产生。第五,后致性因素在目前Y县的教师流动中发挥主导作用。选调政策的实施抑制了先赋性的作用而支持了后致性的作用,对该县的教师流动起到了调节作用。
其他文献
EPSS即Electronic Performance Support System-电子绩效支持系统,作为一种可以有效提高使用者工作效率的计算机系统环境,正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关注,并在教育技术学领域的应用
早孕反应是指妊娠6周到12周之间出现的以不同程度的恶心、呕吐为主要表现的征候群。该反应的严重程度存在着明显的个体差异,一般按呕吐的严重程度分为轻、中、重度三种。在孕
儿童是在游戏中成长起来的,运用游戏的方式培养幼儿的常规,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的培养策略有哪些,是如何形成的呢?本研究运用行动研究的方法,在实际活动过程中探讨如何在游戏中
藏族小学生学习汉语方面学习动机强是藏汉双语教学发展的根本保证。藏族小学生第二语言学习动机的研究,有助于探寻影响藏族学生第二语言学习效果的重要因素,从而有利于进行相
该研究的目的在于了解中国老年人的个性特点和个性发展的相关因素,对指导老年期的社会适应提供心理学的理论依据.研究利用问卷调查法,对300名50岁及以上老年人进行了需要、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