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改革开放四十年来,我国社会环境和国际环境经历着日渐巨大的变化,这种变化对于青少年道德价值观的影响日益凸显,并呈现出复杂的发展趋势。青少年学生作为国家的未来,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他们能否确立正确健康的道德价值观,养成高尚的道德行为规范,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我国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与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能否实现及实现的程度。了解当前青少年学生道德价值观培育的现实图景,探寻哪些因素促进和阻碍新时代青少年道德价值观培育的发展、变化,并在此基础上求索青少年学生道德价值观培育机制的建设与促进对策,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与实践价值。本文以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思想政治教育学基本原理及德育相关理论为指导,综合运用文献资料法、分析归纳法、调查研究法、逻辑推演法,遵循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以新时代与青少年道德价值观的内在关联为研究的逻辑起点,从新时代与道德价值观两者协同演进的关系视角出发,探究新时代社会语境下青少年道德价值观培育的应然指向。基于1800份有效调查问卷,以及选取的四个样本区域辽宁、湖北、江苏和广西民族自治区的在校青少年学生(不包括军校、政府、社会组织、企业机构等青少年群体),运用SPSS24.0软件系统统计分析发现,新时代青少年学生道德价值观整体情况处于总体偏好和支流较差的概况,并呈现出多元价值理念包容并存,道德价值观精神生活呈现向上向善的良性发展态势。德育工作者,对于引导青少年学生走出道德价值观发展困境和迷茫局面,探寻新时代青少年道德价值观培育的体系构建、机制建设和促进对策完善具有较大空间。但目前而言,青少年学生道德价值观培育尽管取得一定的成功经验,不过当前培育工作依然存在不均衡不充分,各级部门工作定位权责不清,培育的传播方式较为滞后,培育的举措效能不强的弊端,道德价值观培育工作还存在一定的提升空间。新时代青少年道德价值观培育工作的基础理论。首先,结合选题,从探讨与道德价值观相关的基本概念和相关理论切入,选择新时代、道德价值观、道德观等基础性范畴实施深入剖析。其次,依托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道德的相关理论、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论述、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作为实施本博士论文研究的基础理论,进而展开道德价值观培育的科学探讨。新时代青少年道德价值观培育的挑战、机遇和趋势。在审视道德价值观培育的实然境况时,我们发觉有着挑战、机遇和趋势值得我们思考。培育面临的挑战有:道德价值观培育矛盾问题彰显、工具理性与价值关怀冲突并存、多元社会思潮交织融合、市场资本逻辑物质化取向蔓延;培育的机遇:经济社会发展创设的利好契机、媒介科技创新呈现便捷条件、价值观理论与实践的渐进发展、青少年知情意行的增进;培育的趋势:以青少年学生为中心的趋势、全方位全过程立德树人趋势、跨专业要素的全员育人趋势、新媒介技术的融通发展趋势。新时代青少年道德价值观培育的现状及原因分析。本部分在运用SPSS24.0深度剖析样本区域1800份有效问卷,青少年学生道德价值观培育成功经验的同时,也归纳了道德价值观培育存在的流弊及阻碍性因素。当前培育存在的发展弊端:培育存在不均衡不充分,各级培育部门工作权责不清,培育的传播方式较为滞后,培育的举措分散效能不强;培育症结产生的原因有:道德价值观培育研究程度区域不均,青少年学生分层培育工作定位不够精准,德育工作者网络媒介传播观念淡薄,培育各方力量凝聚性不够。新时代青少年道德价值观培育体系的构建。本章节内容在凝练前人优秀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契合青少年学生心理变化特征,提出对道德价值观培育体系进行构建。培育的基本目标:培养青少年社会主义道德价值观,培养爱国主义与集体主义价值观,培养青少年具有良好的公德意识;培育的主要内容:集体主义价值观、社会公德价值观、义利公正价值观、敬业奉献价值观;培育的推进模式:夯实道德价值观教学的主阵地模式,立足道德价值观养成的主实践模式,打通线上线下交互的主舆论模式,融合多学科专业研究的主动力模式。新时代青少年道德价值观培育机制的建设。为了增强青少年道德价值观培育的科学性与实效性,必须要对原有培育机制进行革新调适,促使其逐步释放培育活力。本部分研究深度阐释了道德价值观培育的心理机制,保障机制,激励机制,环境影响机制。细究来讲,心理机制完善:主要从认知选择机制,心理调控机制和心理输出机制入手革新;保障机制夯实:力争从队伍保障,制度保障,文化系统机制实施调整;激励机制改进:从培育目标的契合机制,奖惩的制度机制和社区-学校-家庭融通的合力机制开展工作;环境影响机制优化:着眼于社会环境的引导机制,社会环境的陶冶机制,以及社会环境的调节机制革新。新时代青少年道德价值观培育的促进对策。这是本研究对新时代青少年学生道德价值观培育深化的关键之处。促进对策主要包括有:道德价值观培育的有效方法,培育的实施路径和培育的推进举措。培育的有效方法:释放不同阶段校园文化载体的潜隐性方法,分层施策增强德育校园课程的主导性方法,拓展不同时期青少年培育活动的体验性方法,调动新兴网络媒体培育的协同性传播方法;培育的实施路径:组建师生融合的校园主流文化宣传团队,搭建青少年学生德育资源数据调研平台,完善家庭-校园-社会协同竞进的实践基地,分类创作契合青少年期待的德育文艺作品;培育的推进举措:促进各地区德育研究资源的优化配置,厘清各级区域部门间德育工作的权责,拓展各学段青少年德育主体的共治模式,增进多学科青少年德育资源的融通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