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凤凰厅志》的内容因不同阶段的统治而有所变化,清政府对凤凰厅的统治主要体现在相应的国家法律制度中,而厅志所载的相关法制内容如田赋、典礼、学校、风俗、屯防、兵防、职官,这些内容既体现了地方管理制度上的特殊性,也是国家法律制度与地方法律制度相统一的反映。苗疆之地,历经改土归流,清朝统治不断深入,为了更好的管理苗疆之地,巩固边防,处理好民族关系,地方官员因地制宜,因俗而治,使地方法制与国家法制相统一,最终实现清朝统治阶级对苗族聚居之地的统治地位。凤凰厅所在的湘西之地,地处清朝版图的边疆地带,民族结构复杂,因民族矛盾引发的苗民起义时有发生。平定苗民起义后,清政府在当地施行改土归流,派遣流官进行直接管理,在保留传统风俗习惯的同时,适时地把国家的法律制度、政令融入到苗疆之地。本文主要是讲述苗疆之地的风俗和法制,清政府这种因地制宜的做法,一方面有利于苗民的汉化,加速民族间的融合,措施包括核定户口、兴办义学、诰命风俗等;另一方面,通过派遣流官进行统治,利用军事手段来保障地方上的政令通行,措施包括设置职官、屯防制度、营汛制度等。通过上述一系列的举措,清朝不仅加强了对苗疆之地的统治,一定程度上也保障了地方法制与国家法制在国家发展过程中的统一。新时期,民族政策与民族法制建设是国家宪法的内容,也是十八届四中全会确立全面依法治国的题中之义。对清初凤凰地方法制的学习研究,与国家法制建设有现实意义。凤凰厅所在地方,在清初时期属于大清的边疆地段,清政府对此处往往疏于管理,民族问题与矛盾都是当地人自己解决,在管理层面上显得混乱与动荡,不利于国家边疆的稳定建设与国家整体利益。道光本《凤凰厅志》里涉及许多民生问题,主要包括疆里、田赋、典礼、学校、风俗等,虽说我国早已经取消农业税,对其中田赋制度的研究学习,是历史制度进程中具有重大变革意义经验借鉴,是未来国家在民生制度上能够与时俱进的良好借鉴作用。其中的礼制与教育,在道德建设与法制建设双管齐下的今天,具有很好的现实意义,也是国家民德问题上需要重新把握的一环。厅志本上关于民族行政管理的内容主要是职官制度和屯防制度。改土归流之后,清政府定期派遣流官对凤凰厅进行管理,流官制度只是古代清朝用于巩固边防,加强国家对少数民族事务的参与度,进而达到封建统治目的。封建制度已经被推翻近百年,进入新时期国家对少数民族事务,并且在民生、法制建设上都给予优待并重点维护地方少数民族的利益。厘清楚国家法制与地方法制的区别,把握住地方法制建设的特殊所在,因地制宜,也是本次研究清初凤凰地方法制的重点所在,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