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寺村秀夫曾指出,在现代日语的语法中,关于“体”的研究恐怕是继“主语”问题之后常被提及讨论的主题之一。看起来似乎不可思议,“体”这个语法概念在研究领域为何如此受欢迎?这大概是因为诸如“スル”——“シタ”、“スル”——“テイル”这样的“体”的表现形式,乍一看只是形式上简单的对立,事实上却出乎意料的复杂,很难用三言两语将它们之间的区别、联系罗列清楚。而这恰恰又引起了人们浓厚的兴趣,不断地寻求此类问题在语法中的规则性。于是,本文将围绕“スル”“シタ”“テイル”“テイタ”这四种“体”的表现形式,特别以“テイル”为中心,考察中国学习者对日语“体”的学习情况。主要以统计从作文中得到的数据和实施语法小测验为手段进行考察。最终取得的调查结果主要有以下几点。首先,考察了学习者在作文中使用各个“体”形式的频率以及用“テイル”表达8种不同意义的情况。从结果来看,“スル”被使用的频率最高,接下来是“シタ”和“テイル”,“テイタ”则极少被使用到。并且通过整理统计学习者所使用的“テイル”发现, 60%是用来表达“状态继续”和“动作继续”的,而与此相对,仅有不到2%的“テイル”是用来表达“反实假想”和“经验记录”。接着,对日语母语者和学习者进行了有关“テイル”使用的小测验,并从两方面分析了测验的结果。第一,以日语母语者的回答为基准,考察学习者在运用“动作继续”、“状态继续”、“单纯状态”、“所属职业”和“惯用法”这五项时的正确、误用率。第二,比较母语者和学习者在运用“反实假想”“习惯反复”以及“经验记录”三项时的使用倾向。通过对测验结果的分析,列举出学习者在使用“体”时所存在的几个问题:难于区分类似表达“スル”与“テイル”、“テイル”与“テイタ”、表示经验的“テイル”与表示过去事实的“シタ”、表达经验的“テイル”和“タコトガアル”、表示状态的“テイル”和表示完了的“シタ”。本文也对怎样区分使用这些易于混淆的近似表达作了详细的解说。最后,从4个方面分析了影响“体”学习的因素——表示过去或现在的时态、学习时间的长短、中日语中“体”的异同、中日语中“状态动词”的差异。并且,基于本文的考察结果对日语教育提出了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