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将秸秆经过预处理以工业规模制取沼气,可以实现秸秆清洁高效的利用。然而,目前秸秆制沼气过程中面临预处理成本高、且预处理的催化剂大都会影响后续的厌氧发酵等关键难题。本研究就是从全工艺角度出发,探索对后续发酵无影响且低成本的预处理方法。重点解析了稀硝酸作用下玉米秸秆热水解反应的规律,并通过理论解析与实验相结合比较了硫酸和硝酸对秸秆的水解效果,最后探讨了稀酸作用下所得水解液的生物酸化特性,为实现秸秆规模化制沼气开辟了新的思路。研究了玉米秸秆水解过程中氢离子浓度的变化,得出H+参与了水解反应,且在玉米秸秆的水解过程中起决定作用。通过比较等氢离子摩尔浓度的硝酸和硫酸对玉米秸秆的水解效果,得出硝酸中的氢离子比硫酸中的氢离子更加活跃,断裂糖苷键的能力更强,说明硝酸水解玉米秸秆更具有优势。研究硝酸作用下玉米秸秆热水解的规律,结果表明增加硝酸浓度、反应温度和时间均对玉米秸秆的水解具有促进作用,其中硝酸浓度的影响最为显著。在本实验研究范围内,最佳的热水解条件为反应温度150℃,硝酸浓度0.6%,反应时间2min。所得水解液中葡萄糖得率为12.2%,木糖得率为96.9%,阿拉伯糖得率为98.5%,乙酸浓度为3.11g·L-1,糠醛浓度为0.43g·L-1。通过对高温条件下半纤维素的水解动力学的研究,得出在本实验范围内,由Saeman模型计算得到的产物浓度与实验值吻合较好。应用阿伦尼乌斯公式对水解产物的反应活化能进行计算与比较,其大小次序为:糠醛>木糖>阿拉伯糖>乙酸。研究了几种水解液的生物酸化特性。结果表明,水解液的酸化速率比玉米秸秆的快。水解液的产酸量主要取决于水解液中单糖含量。在本实验范围内,150℃,0.6%硝酸,2min条件下得到的水解液产生的总挥发酸(VFAs)量最大,为2513.35mgCOD·L-1。挥发酸分布与投加的物料有关,其中,玉米秸秆酸化发酵的末端产物以乙酸和丙酸为主,丙酸含量一直都较高。硝酸水解液酸化发酵的末端产物以乙酸为主,丙酸含量随着酸化时间的延长而有所降低。硫酸水解液酸化发酵的末端产物以乙酸和丙酸为主,在酸化后期,只有乙酸和丙酸且丙酸含量较高,表现出向丙酸型发酵转化的趋势。因丙酸含量高对后续的产甲烷不利,所以与硫酸水解液相比,硝酸水解液较适合作为酸化发酵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