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周易》的美学思想蕴含在卦象、卦爻辞和十翼之中,六十四卦中的乾、坤、同人、离、贲五个卦象分别代表了《周易》“天”、“地”、“人”、“火”、“文”五个美学意象,形成“崇天”、“恋土”、“同人”、“附丽”和“人文化面成”五大美学思想,从而成为《周易》美学的五个元关键词。在《周易》美学的构建中,“人”处于核心的地位。首先,“人”既是“美”的创造主体,又是“美”本身。可以说“人”既创造了美,又欣赏了美,同时也是被欣赏的对象。《周易》中的“人”和“天”、“地”一起,构成三才之美。而《周易》“天”、“地”、“人”的美学,则主要体现在了“乾”、“坤”和“同人”三个卦象之中;人类演化的过程需要一个载体来保存并记录,“文”就是这样的载体,“文”最早是一种刻画在墙壁上或者人们身上的图案,《周易》中的卦象是由线条组成的阴阳爻,这些爻线是原始人表达自己美学观念的图像和文饰,它们以“文”的形式呈现于世,因此作为《周易》美学的起源和发端,“文”是展现中华美学的又一个重要关键词。而“文”又引申出了“文明”、“文学”和“文化”的美学意义,在《周易》的卦象中,“离”卦展现了附丽的文明之美,而“贲”卦则是展现了中华美学的来龙去脉;“象”是《周易》中独具特色的美学,它与“文”相辅相成,却又在“文”的推动下发扬光大。因此,《周易》中的美学精神,隐藏在了乾、坤、同人、离和贲五个卦象中,它们又从“人”、“文”、“象”三个角度阐释着广博灿烂的中华美学精髓。第一章为总论,着重讨论《周易》卦名与《周易》美学的内在关联。作为《周易》美学的关键词,《周易》中诸多卦象都具有词根性、坐标性和转义性,因此一个卦象就是一个关键词。其中“乾”、“坤”、“同人”、“离”和“贲”五个卦象代表着“崇天”、“恋土”、“同人”、“附丽”和“文化”五个美学层面,从而构成《周易》的美学体系,整体性地言说并展开中华传统美学思想。第二章论“乾”。“乾”代表着“天”的形象,它作为六十四卦之首,代表着《周易》美学的发端,故曰:“乾始能以美利利天下”,乾之美是“利天下”之美。同时,“乾”又做“健”解,代表了健壮和阳刚的美学意象。而刚健美学历来被中国人所推崇,它既与西方的崇高美学有着一定的相似之处,也具有东方美学独特的特点,并由此而延伸出国人对“壮美”的欣赏。不同于“崇高”美学,中国人在对“阳刚”与“壮美”的审美体验中并没有“痛苦”和“畏惧”之感。这是因为国人在农耕文明的背景下形成了“中原中心论”的文化格局,在这样的美学背景下,中华初民们一方面形成了“顺天立命”的崇天意识,另一方面,在与以“天”为代表的自然和谐相处的漫长历史过程中,“人”作为审美主体,其本身也在不断的觉醒中,因此中国美学“崇天”而不“唯天”,提倡“天人并立”乃至“天人合一”,故曰:“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而“乾”卦就保存着中国美学中的崇天色彩。第三章论“坤”。和“乾”相对,“坤”具有“柔美”、“包容”和“孕育”的意象,这使得它与乾卦一阴一阳交相辉映,形成了《周易》乃至中国文化中独特的“阴阳”美学。中华美学实际上是属于“崇阳恋阴”的美学,而“坤”卦的柔美,犹如土地一样,接纳和包容着世间万物,并于静美中展现着蓬勃生机。《彖·益》曰:“天施地生。”作为“坤”卦之意象的“地”,在中国古代美学中象征着生命与家园。源自“坤”卦的贵阴美学,也折射出中华先民们浓厚的恋土情结。中国人对土地的依恋,又转化为了对生命的欣赏和对祖先的崇拜。在“慎终追远”的精神信仰中,中国人具有了眷恋故乡和热爱国家的美学情怀,把大地当做自己的母亲一样依恋和崇拜,并由此衍生出鲜明而深刻的母性文化。第四章论“同人”。《彖·同人》有“文明以健,中正而应,君子正也”,因此“同人”卦蕴藏着中国古代以文明为德的人格之美。《周易正义》:“‘同人’。谓和同于人。”,可见“同人”美学展现的是“中和”之美。其中“中”代表中正,它不仅是对君子高风亮节品性的褒扬,也构建着中华民族美学的精神脊梁,对“中”的推崇源自国人“中原中心”的审美体验;另一方面,“和”是“同人”卦蕴含的理想追求,它对社会伦理美学的建构具有重要意义。为了达到“和天下”的政治理想,中国古代社会发展出了一套源自“中和”美学思想的文化模式——“礼乐”文化。即通过“乐”和“礼”教化天下,最终实现“百物皆化,群物皆别”。这与“同人”卦中的“同天下之志,以类族辨物”的理想是共通的。“和同于人”的最高境界是“大同”,然而实现这一理想的过程是异常曲折和反复的,因此,“同人”卦也隐喻了《周易》的忧患意识和乐观精神,并蕴含了“有为”和“无悔”的人格之美。第五章论“离”。离卦象征着附丽,在《周易》的美学解读中也具有文化和文明的含义。但“离”最初的原始义可能是传说中的一种神鸟名,由“鸟名”到“羅”,“离”进而衍生出“火”的意义,而“火”又象征着文明的起源,因此“离”具有了文化和文明的意义。随着后人对《易传》“离”卦阐释的深入,隐藏在其中的“附丽”的美学意义也开始觉醒。“离”的附丽思想深刻地影响了国人的审美价值取向,并体现出《周易》美学对整体与运动之关系的把握。与此同时,“离”的卦爻辞具有一种光辉绚烂的诗性之美,从“离”卦中我们也能发掘出《周易》蕴含的诗性美学的智慧。《周易》卦爻辞运用比兴、寓言、传说等多种形式,并通过饱含深情的诗意表达,展现着那个时代所特有的诗性智慧。第六章论“贲”。“文化”一词即出自“贲”卦:“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文化”一词包含了两个概念,即“文”与“化”。《周易》卦爻为“文”之符号,其中所包含的美学观念“鼓天下之动”而“化成天下”。《周易》最初是一部卜筮之书,有着巫术文化的雏形。但随着《易传》阐释之演进,其巫术意义式微,而美学意义得以彰显,同时《周易》中的诗性智慧也逐渐具有了某种理性的因子,这体现了《周易》美学文化的演变进程。《周易》中的意象美则是其文化的延伸。《周易》中的意象美学包含了两个重要命题,即“观物取象”和“立象尽意”。《周易》的卦爻辞具有深厚的意象之美,而对“象”的主动观取,体现了中华先民们已然具备娴熟地运用“自觉象征”进行审美欣赏的能力了。“象”在《周易》中也经历着由“物象”到“心象”再到“意象”的传递和再造的过程。“立象尽意”则印证了“象”因其变化与多义而具备了以小喻大,以单一尽丰富的特性。这正是《周易》意象美学的魅力所在。结语概述《周易》美学阐释的理论意义和价值。《周易》卦象作为关键词,在美学阐释上具有的全面性和整体性。以《周易》为文本,以其五个卦象为关键词,对其展开美学阐释的同时,笔者将自身带入了一个保存者和阐释者的角色,对它们背后无遮蔽状态的审美价值进行着言说,尝试着将《周易》的美学意义展现在存在者面前。并期待为关键词的阐释提供一种可供研究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