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据统计,最近两年全国上访总量、集体上访量、非正常上访量和群体性事件发生量实现“四个下降”,这是一个可喜的消息.但是我们不能因此而盲目乐观、高枕无忧.其实,在上访总量下降的同时,社会矛盾出现了新的警号,上访事件出现了新的特点,更加难于处理.
本文利用“讲故事”的方法,研究分析了一起发生在2003年的笔者亲自参与的农民上访事件.由于笔者曾经亲自参与了这起上访事件,对事件有着直观的印象,所以笔者首先以回忆的形式讲述了这个故事,更多的是在描述各种行动参与者的行为表现.笔者认为观察、分析和研究上访参加者的实际行动相比于聆听他们的语言表述更能了解事件的本质.在讲述故事过程中穿插着“小结"对故事进行“解说”.通过了解这起上访事件的全过程可以发现,已有的“利益表达”和“集体行动”的理论并不能很好地解释这起农民上访事件.对于大多数参与上访的村民来说,他们的利益并没有因修路受到政府的损害,但他们仍有一定的利益诉求,他们参与上访行动又不是主动性的,很大程度上是在发泄自己的情绪,笔者将其归为“半直接利益冲突"的类型,产生这种冲突类型的原因很复杂.本文对产生这种新的冲突类型的原因以及新类型集体行动的运行机制进行了分析.笔者最后总结出这起农民上访事件参与者的结构模型:上访精英(上访领导集体)+积极力量(主要是回族村民)+半直接利益相关者(主要是汉族村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