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琉璃是一种精神、一种境界、一种人格的象征。《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经》曰:“愿我来世,得菩提时,身如琉璃,内外明澈,净无瑕秽。”近几年来,国内外的艺术市场对琉璃艺术的再度追捧,给出一个信号,同时它也印证了一个道理:历史上真正具有工艺价值和艺术品质的艺术形式,无论它是屹立在潮流之巅还是已经被历史潮流淹没,它独特的文化价值却永远留存着。中国传统琉璃艺术与其他中国传统文化一样,具备了独特的历史印记和浓厚的民族语言特色,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形成了独特的艺术语言和审美特征,是中华文明不可缺失的组成部分。长期以来,评论界和研究人员给予琉璃艺术高度的评价,它的历史及艺术价值是需要我们继续挖掘的。纵观传统琉璃艺术的整个发展状况,我们可以清晰的看到它的艺术发展历程。经历了唐宋时期的充分发展,在清时期达到巅峰,清朝晚期随着宫廷工艺生产衰落,琉璃工艺品的制作也相对减少,直到清朝覆灭,琉璃工艺品的制作也随之宣告终结。这一文化形态的衰弱,不仅仅是由于一个时代的结束而终结,其更深层次的原因是需要我们进一步探讨的。全文主要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主要介绍传统琉璃艺术发展脉络,包括其琉璃的称谓、概念、造型特点和历史发展脉络分析。第二部分:通过分析不同时期生产工艺的发展变化找到其生产特点,以此为依据说明琉璃艺术衰微的根源所在。由于其生产工艺的特点决定了它功能的单一性,为传统琉璃艺术衰微找到原因。第三部分:从一段特殊的历史和文化语境中,发现传统琉璃由盛转衰的现象,进一步分析社会状况转变对传统琉璃艺术衰微的直接推动力,阐明衰微原因的又一主导因素。第四部分:通过前面两章衰微原因的分析,引出对琉璃艺术发展新方向的思考。结合琉璃本身的特点,挖掘现代文化品质下的工艺语言形式。通过以上几部分的分析论证,作者认为:中国传统琉璃艺术是由于其自身工艺特点的局限性和社会文化意识形态的双重原因走向衰微的。但这种现象只是暂时的,琉璃的艺术发展不会就此中断,在社会物质文明逐渐成熟中,它将随着现代文化品质的提高找到更加完美的方式来创新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