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解决中国革命、建设的实际问题,将其实践成果和历史经验提升为理论,把马克思主义根植于中国的优秀文化之中,发展和创新马克思主义的过程。建国初期高校革命文化传统教育,面对中国共产党全面执政、社会形态过渡、知识分子阶层心理困惑和思想多元的复杂环境,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以知识分子思想改造为契机,以高校服务于社会建设为目标,将建国初期党的思想理念、政治主张和价值观念等信息传递给教育对象,全面推进了马克思主义在高等院校中的普及。这一时期的高校革命文化传统教育,策略上,以建国初的形势任务为现实依据,以无产阶级价值观教育为主题,实施旧民主主义、新民主主义和社会主义革命文化传统为核心的教育;实践上,借助于高校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过程,把中国革命文化传统与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后国家在转型和建设时期的思想建设需要相结合,理论传授与调查研究相结合,政治动员与自我改造相结合,在教、学、做和理论、历史、现实的统一中,把革命文化传统灌输给广大师生,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在新中国社会转型中的核心价值认同。高校革命文化传统教育以其革命化的追求、大众化的品格和民族化的特点,成为建国初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教育史上具有承上启下的历史地位。在新中国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条件下,建国初的高校革命文化传统教育实现了高校对知识分子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宣传普及的目标,成为我国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教育史上的光辉典范。总结建国初期高校革命文化传统教育的特点、经验,继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践成果和历史经验,对新时期的高校在创新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促进马克思主义理论队伍建设有着历史借鉴和现实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