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论文运用历史学的基本理论与方法,在田野调查的前提下结合历史文献,对开平碉楼这一珠三角乡村社会中一种比较特殊的社会现象进行研究,探讨其兴衰对乡村社会经济、文化、生活等方面的影响。
首先,阐述了开平碉楼建筑的概况。分析了开平碉楼建筑的历史背景、开平碉楼建筑的发展阶段和建筑类型。指出社会治安差、华侨的经济实力提高是碉楼兴建的主要因素;兴建过程经历了由盛到衰,清末民初是兴盛期;碉楼建筑在功能、建材和结构上都呈现出多样化。
其次,对开平碉楼与其它碉楼及同类建筑进行了比较。总结出开平碉楼呈现了主动性、开放性、综合性、创新性、特殊性、过渡性、普遍性等侨乡文化精神与特点。
最后,着重对碉楼建筑与开平乡村社会变迁的关系作了探讨。认为开平碉楼及其华侨思想、西方文化对开平乡村社会带来了影响和冲击;绝大多数碉楼的兴建与传统村落的自然生态环境和谐一致,改变了开平乡村的环境空间,给传统村落的风貌注入了新的元素;开平碉楼的建造及侨汇的注入对侨乡经济起了一定的促进作用;在乡村社会转型方面,碉楼表达了传统与开放两种取向,影响了当地乡村的社会结构、宗族关系和生活方式,引导着开平乡村传统社会向近现代社会转型;碉楼是华侨思想的载体,碉楼建筑在开平乡村的大量涌现体现了华侨在国内外政治、经济地位和文化层次及其对开平乡村思想观念的影响;在生活方式、乡村习惯和风尚方面,既有对传统的保留又有对异国风情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