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鹿角珊瑚属(Acropora)是印度-太平洋区系的第一大造礁石珊瑚属,种类最多,变异大,仅依靠传统形态学很难鉴定。本次实验利用两种核DNA (PaxC内含子和ITS)和两种线粒体DNA (CR和COI)分子标记对海南周边海域7种鹿角珊瑚进行DNA条形码筛选和系统进化分析,结果显示:1)本研究的7种鹿角珊瑚的核DNA分子序列的遗传多样性和遗传距离均高于线粒体基因,其中ITS序列的遗传多样性和遗传距离都相对高于其他分子标记。基于核DNA分子标记的鼻形鹿角珊瑚(Acropora nasuta)和石松鹿角珊瑚(Acropora selago)的种间遗传距离都是最小的,且二者形态学特征也相似,说明两种鹿角珊瑚种间亲缘关系较近。2)两种核DNA分子标记(PaxC内含子和ITS)构建的系统发育树都能将7种鹿角珊瑚分成树枝类、密簇类、密簇伞房类和伞房类。PaxC能将伞房鹿角珊瑚(Acropora corymosa)、多孔鹿角珊瑚(Acropora millepora)、细枝鹿角珊瑚(Acropora nana)和宽片鹿角珊瑚(Acropora lutkeni)鉴定到种,而ITS只能将宽片鹿角珊瑚鉴定到种水平。PaxC和ITS序列对鹿角珊瑚种阶元鉴定具有一定的可靠性及适用性,但PaxC更适合作为种水平分类的DNA条形码。3)两种线粒体DNA分子标记构建的系统发育树都能将属或者属阶元以上的类群区分开,还可以将太平洋地区和加勒比海地区的类群区分开,但不适于种间亲缘关系的判断。线粒体基因显示出了较高阶元和不同地理区域分类的适用性。4)形态和分子学分类结果表明,强壮鹿角珊瑚(Acropora valida)、石松鹿角珊瑚和鼻形鹿角珊瑚之间亲缘关系较近,可能发生杂交。总的来说,核DNA和线粒体DNA分子标记适用于不同的分类阶元,变异较快的核基因适合作为较低阶元的分类条形码,线粒体基因适合作为较高阶元的分类条形码。不同的分子标记用于分类与形态学分类存在不同阶元水平的一致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