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股权激励(Stockholdersrightsdrive)是一种为了协调公司股东和经营者权责利关系,通过经营者获得公司股权形式,使他们勤勉尽责地为公司服务的一种激励模式。股权激励可以使经营管理者分享企业的利润,参与管理决策,承担风险,为企业的长期发展而服务,这种激励模式越来越受到上市公司管理当局的追捧;而资本结构涉及公司各种资金的来源及其比例变化,会对上市公司的筹资、投资的成本及风险都产生重要影响,进而影响到公司价值的实现,理论中,存在一个最优资本结构可以使公司价值最大化。许多研究和实践证明,企业存在目标资本结构,它们会通过调整自身的资本结构,来达到或接近目标资本结构(GrahamandHarvey,2001;陆正飞和高强,2003;FlanneryandRangan,2006)。但是,在现实中,往往存在各种因素影响企业资本结构调整行为,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涉及资本结构调整的条件或能力,另一类是公司调整资本结构的动力或意愿。前者目前已有大量文献研究,包括企业所处的外部环境和企业特征等。后者的研究目前还很少见到,而股权激励就是其中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公司内部治理机制在不断优化,从而导致企业的融资决策更加市场化。市场化的改革强化了管理层的薪酬契约,提高了企业经理薪酬与企业业绩的敏感性,而股权激励又是薪酬管理的一种手段,可以有效激励管理层强化对企业的管理,可以影响企业的公司治理结构。随着公司治理机制的改善,企业将更加关注资本结构,从股权激励这一视角可以推断出其影响着资本结构的调整。由此可见股权激励和资本结构之间存在密切的关系,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和实践价值。 本文主要采用案例研究方法,选取了招商银行、浦发银行和万科企业股份有限公司作为研究的对象,发现上市公司实施股权激励与否影响着资本结构的调整;在行业类别与公司性质不同的情况下,实施股权激励对资本结构的调整的影响也有差异。研究发现,实施股权激励的行业都比较偏重于债务融资,而金融行业的负债规模高于非金融行业;从公司性质看,国有企业与非国有企业相比,实施股权激励的国有企业经理人对资本结构的调整问题关注较弱。事实上,基于长期以来国家对银行等金融行业的隐性担保,银行的债权人——存款人并不担心其存款的安全,中国老百姓在存钱选择上大部分是方便原则,很少关注银行的实际情况。也正是基于这样的隐性担保,上市银行的高层管理人员不会为负债的增加导致银行的破产而担心,反而,为了增加其每股收益更加偏好于提高银行的负债水平。在国有企业与非国有企业中,对管理人员的激励与约束机制不同,薪酬管理有差别,经理人对企业的行为就具有加大的差异性,这些差异都影响着资本结构的调整。通过招商银行与浦发银行的对比分析表明,从债务水平来看,实施股权激励的招商银行更加偏好债务融资,而浦发银行热衷于低偿债压力。 现有文献分别对于股权激励或资本结构的研究成果已经比较丰富,但是把两者有机地联系起来,研究股权激励这一内在动力机制对公司资本结构调整的影响的研究仍然十分罕见。本论文针对这一问题进行了较为全面地梳理和分析,期望得出的结论能够丰富股权激励、公司治理和资本结构理论,同时对于实践中提升股权激励的实施效果和资本结构的优化起到一定的启发和推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