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伊夫林·沃是二十世纪英国最受欢迎的讽刺小说家之一。《荣誉之剑》是沃依据自身在二战的经历而创作的战争三部曲,评论家普遍认为该作品是沃小说创作的最高成就。小说讲述了以盖伊为代表的上层阶级从对战争的踌躇满志到期望破灭,重归社会的历程。文章真实展现了二战期间英国社会传统秩序崩坏,价值观念纷繁变动的景象;同时揭示了英国上层阶级在动荡的社会中所面临的精神困惑及社会心理嬗变。社会情怀概念由奥地利个体心理学家阿尔弗雷德·阿德勒提出,经海因茨·安斯巴彻整理、英译并发展。社会情怀是个体心理健康的理想状态,它所持有的是一种对人类社会乃至宇宙万物的联结感。在此状态下,个人生命的意义在于能够理解他人,与他人合作,并对人类福祉有所贡献,从而达到个体与社会甚至整个宇宙的和谐状态。结合二战这一特殊的时代背景,社会情怀理论能够为小说主人公在不同阶段的人格及心理状态提供理论支持。本文选取主人公盖伊这一典型人物,以其社会情怀的失去、寻找、重获为线性逻辑,通过剖析盖伊对他人及社会的情感转变,探讨了以盖伊为代表的上层阶级的社会心理变迁。论文导语部分综合阐述了国内外的研究成果,简要介绍了理论背景,并提出了如下研究问题:来自天主教世家的盖伊是如何丧失社会情怀的,又是如何逃避现实社会的?从虚幻的优越感中清醒之后,他又是如何看待与他人的交往?在传统价值观与现代社会的冲突中,盖伊是如何抉择,并重获社会情怀?正文第一章主要分析盖伊在失去社会情怀阶段沉浸在自我世界,规避他人的冷漠心态。在遭受情感创伤之后,盖伊开始逃避现实。他寄期望于参军,极度推崇传统器物,并渴望借由这些物品来维持他在群体中的优越感。第二章主要探讨盖伊在社会情怀的找寻阶段对现实世界的认知逐步觉醒,开始关注他人的心理。军队的经历使得盖伊的英雄梦破碎,他开始审视现实,并舍弃了器物崇拜。通过模仿他人的行为,盖伊尝试融入社会。最后盖伊顿悟了天主教的内涵,并把拯救灵魂作为奉献社会的方式,从而获得了社会情怀。盖伊把救赎他人灵魂作为获得荣誉的方式,这使他实现了个人目标。同时,他与外界的联结感日益加深,并拥有了移情能力,进而理解、帮助他人,符合造福人类的社会标准。盖伊在传统价值观与现实世界的冲突中获得了平衡,成为了既融于社会,又超脱世俗的教徒。通过阐释盖伊因沉浸自我世界而忽视他人,到因对现实的觉醒而关注他人,再到同情他人奉献社会,文章真实展现了盖伊从隔离社会到融入社会的生活状态。小说结合二战时期政局动荡、社会矛盾异常尖锐的背景,表达了作者对英国贵族阶级在传统与现代、个人与社会的博弈中寻求精神出路的反思;同时折射出作者对个人如何在在动乱的环境中保持健康人格,从而奉献社会的人文关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