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大华纱厂是西安最早的现代纺织企业,受其影响,陕西一度成为全国重要的棉纺织工业基地。对大华纱厂进行研究,有助于丰富中国近代民族资本投资发展史和陕西棉纺织工业史的研究内容。本文以1934年—1949年民国时期大华纱厂发展历程为研究对象,主要考察在近代以来特别是抗战背景下大华纱厂的发展状况以及与陕西地区经济变迁之间的关系。“九一八”事变后,由于日纱的倾销,使得民族棉纺织业发展空间日益缩小。自古以来陕西就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大华纱厂是西安最早的现代纺织企业,受其影响,陕西一度成为全国重要的棉纺织工业基地。对大华纱厂进行研究,有助于丰富中国近代民族资本投资发展史和陕西棉纺织工业史的研究内容。本文以1934年—1949年民国时期大华纱厂发展历程为研究对象,主要考察在近代以来特别是抗战背景下大华纱厂的发展状况以及与陕西地区经济变迁之间的关系。“九一八”事变后,由于日纱的倾销,使得民族棉纺织业发展空间日益缩小。自古以来陕西就有着适宜棉纺织业发展的自然与历史环境。民国时期,陕西不仅对棉花的种植技术进行了改良,而且在棉业的发展方向上做出了进一步的调整,极大的促进了陕棉产量的增长。同时,陕西的交通状况在开发大西北的背景下也得到了极大改善。这些条件都吸引着较发达地区的民族资本家前来陕西投资棉纺产业,这也成为了大华纱厂建立的重要背景。大华纱厂的发展过程主要可以分为四个阶段:1934-1936年,大华纱厂借助陕西棉业特殊的经济地位筹设建厂,在开厂短短半年时间里获得的巨大经济利润为其在全面抗战时期的大发展奠定了基础;1937-1938年,大华纱厂成为战时大后方主要的纺织企业,承担着供应军需和民用的双重责任,在抗战初期做出了重要贡献,因此这段时期成为大华纱厂短暂的“黄金时代”;1939-1945年,这一阶段大华纱厂多次遭受日机的轰炸,另外国民政府对大华纱厂施行了花纱布管控,在这种情况下,大华纱厂呈现出曲折发展的状态;1946-1949年,大华纱厂进入到战后维持发展的阶段,生产产量未到战时水平。直至新中国成立前夕,大华纱厂内部管理层历经变动,工人护厂复工开启了新的征程。大华纱厂是以民族资本为主建立起来的股份制有限公司,它具备了现代企业的一些基本性质,有较完整的董事会、监事会等组织机构,有较完善的管理及经营模式。大华纱厂的管理层以苏汰余、石凤翔和黄师让等人为主,他们的管理理念对企业的发展至关重要,建立了一系列企业制度,并将企业带入较为科学的发展道路上。特别是大华纱厂在资金管理、产销业务等管理方面都具有当时社会鲜明的特质,符合当时的社会环境需要。但大华纱厂在对待工人待遇方面,由于时代的限制,还有许多值得商榷的地方。大华纱厂的发展为抗战做出了一定贡献,不仅满足了战时军需民用,而且还积极开展抗战后援工作。大华纱厂的建立,带动了当地的经济与社会发展。特别是抗战结束后,大华纱厂的继续生产,在一定程度上具有保存战时工业基础的作用。但不可忽视的是大华纱厂在管理制度中也还存在着一些不足。大华纱厂十五年的发展历程,就地位而言,是陕西乃至西北地区独占鳌头的纺织企业。大华纱厂的建立与近代民族资本的投资关系十分密切,大华纱厂的发展影响着陕西近代棉纺织工业的发展走向。可以说,大华纱厂对西北纺织工业的发展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它的地位更加凸显出民国时期陕西发展棉纺织业的重要性。
其他文献
近年来,我国水利水电建设全面提速,生态文明建设对水资源环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水电是一种清洁、低碳的可再生能源,技术成熟、电站运营灵活;具有发电、供水、航运、防洪、灌溉等综合利用功能,具有显着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水电工程的建设是一项多专业协同庞杂系统工程,而勘测设计是水电工程的龙头,勘测设计工作贯穿整个水电工程的始终。水电勘测设计涉及到专业以及技术众多,是典型的智力密集型。伴随着经济全球化,在水
农民是农业生产的参与主体,长期却面临着融资难的问题,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农村经济的发展。解决好农业发展的融资问题对于农村经济发展来说关系重大。近些年来,我国陆续出台有关农村产权抵押制度的政策,扩张农业融资发展渠道。但就目前来说,我国国内这一形式的贷款模式尚处于起步阶段,一些政策和制度都在探索之中。其中,“三权抵押”制度是影响较为广泛的一种。它的出现不仅是我国农村产权改革制度的创新,也是国家着力解决农村
随着我国电力网络的不断发展,电力企业面临的挑战也越来越严峻。电网基建项目作为我国电力事业发展的重要依托,优化其整体风险管理活动,规避各类风险,对于我国电力事业的高质量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需要关注的是,我国电网基建项目的数量和规模在不断增加的同时,电网基建项目所面临的风险也呈现出迅速积累和复杂化、多样化的趋势。在如今的社会化大生产中,健全的风险管理是电网建设工程项目发展的稳定剂。在供给侧改革的大
阅读是对外汉语教学的重要单项技能之一,近些年出版的汉语阅读教材也日渐增多,但是真正满足学习者实用需求的教材或模块却不太多。而《发展汉语》(第二版)阅读教材相较初版,增设的“实用阅读”模块值得关注,该模块的具体内容、结构以及教学等问题值得进一步研究和探讨。本文首先以理论层次对实用阅读的概念探析为切入点,结合阅读的相关概念和分类,具体分析实用阅读的内涵和选编原则等。接着以新版《发展汉语》实用阅读模块为
混凝土材料是建筑行业的主力军,随着原生资源的短缺以及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建筑垃圾的循环利用登上了新新舞台,而再生混凝土便是主演之一。再生混凝土较普通混凝土而言成分更复杂,再生骨料也会带来不可避免的初始缺陷。以不同再生粗骨料取代率定义不同程度的初始缺陷进行研究,能够更好的探究初始缺陷对再生混凝土损伤演化、失稳破坏的影响。想要更好地发展再生混凝土的工程应用,研究方法也是重中之重。对于脆性材料的损伤破坏机
目前中国已经进入了社会主义发展的新时期,良好的发展环境使得国内各大企业竞相发展。但是诸多企业既面临着发展方面的压力,也面临着激烈复杂的市场竞争。在目前经济下行的大环境之下,维持企业的稳定发展,最重要的是充分的调动员工生产工作的积极性,能够促使员工在自我的岗位上充分发挥其主观的能动性,为企业长期发展创造更大的效能。本文所研究的FK公司位于经济欠发达的海南省,FK公司主要是以药品制造作为其主要业务,是
人人都会写错别字,那么错到什么“程度”会让这个字失去了有效的识别性,按照传统的平面语言我们似乎很容易去界定一个字是否是错别字,但从汉字创新设计的维度出发,一些“错”的可能会在很大程度上给与设计师极大的创作空间。本文研究主要是在新媒体环境下由不同媒介所能提供不同表现手法的情况下,视觉容错思维可以给汉字的创新设计语言及手法提供更广阔的可能性。汉字作为中国悠久文化的象征有着很久远的发展历史,在汉字的发展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正处于国家初建的民国政府一开始决定中立,但是由于以梁士诒为首的主战派的努力,中国开始尝试参战,但两次参战请求均被日本拒绝。随后,因战线拉长、伤亡惨重的协约国开始向东亚寻求力量补充,拥有广大人口资源的中国正在努力参战,两者一拍即合。但是中国此时积贫积弱,无兵无饷,很难派出大批军队远洋作战,于是以梁士诒“以工代兵”之谋划,决意派出华工参与艰难繁杂的战地后勤工作。初时中国
在当代艺术的发展中开始出现越来越多的以流体作为艺术表达媒介的装置艺术作品。可见由于科技的支撑与装置艺术对于艺术媒介的拓展,使得流体从传统绘画艺术中的呈现的技术媒材开始转变为能够作为艺术作品观念表达主体的媒介。本文从技术与艺术表达的两个方面对现有的流体装置艺术作品进行了归纳梳理。从技术方面文中例举了绝大部分流体装置艺术中所呈现的视觉效果以及其实现的技术手段与原理,以及部分还未被艺术家所运用但具有艺术
自1948年叶圣陶先生在制定的《中学语文科课程标准》(草稿)中明确地提出“读整本的书”开始,学术界就此开启长达几十年的理论探究。21世纪以来,一些学者开展了整本书的阅读教学实践研究,,多集中在小学学段。自2017年教育部新发布普通高中的新语文课程标准中,将第一个学习任务群设定为“整本书阅读与研讨”后,高中语文教师与教研人员更加强了对整本书阅读教学的摸索。本文立足于教学对象和课程标准的需求,选择了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