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当前劳动力市场存在着“就业难“和“招工难”的双重困境,劳动力市场资源配置效率不高已经严重影响了社会经济的发展,此种情形下如何提高公共就业服务的供给水平,缓解劳动力市场困境,实现充分就业的目标就是一个亟需解决的关键问题。正式在这一问题的驱动下,文章在系统梳理公共就业服务供给相关理论文献的基础上,借鉴国外公共就业服务供给的成功经验,探讨了如何通过主体多元化、过程社会化和手段网络化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力量参与公共就业服务的供给,形成公共就业服务供给的社会化模式,提高我国公共就业服务总体供给水平,实现劳动力市场资源有效配置和劳动力的充分就业。论文主要研究工作和创新点如下:(1)明晰了公共就业服务社会化供给的本质内涵和特征要素。系统整合了政府市场关系理论、公共产品理论、公共治理理论、新公共管理理论和委托代理理论等在此基础上构建了公共就业服务社会化供给的理论分析框架。此外,还系统梳理了国内外公共就业服务供给模式的发展历程和成功经验。(2)构建了公共就业服务社会化供给的集成理论分析框架。在系统比较公共就业服务市场化供给、多元化供给和社会化供给差异的基础上,阐释了公共就业服务社会化供给的三大核心特征:主体多元化、过程社会化和手段网络化,以此为基础进一步探讨了公共就业服务社会化供给面临的困境,提出了政府供给、市场化供给和第三部门自愿供给三者有机融合的新模式,并从增强供给意愿、增加供给能力、降低交易成本三个维度,构建了提高公共就业服务社会化供给水平的集成理论分析框架。(3)实证研究了个体自愿供给对公共就业服务社会化供给的影响。从“多中心”治理的视角,分析了志愿者自愿供给对公共就业服务供给水平的影响。基于4所大学3300份问卷调查结果,构建了大学生公共就业服务个体自愿供给对就业影响的逻辑回归模型,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大学生公共就业服务的个体自愿供给能够对就业水平产生显著正向影响。因此个人和第三部门的自愿供给是增加现有公共就业服务供给水平的有效补充,能够较好的弥补“政府失灵”和“公益失灵”的缺陷。(4)实证研究了公私合作模式对公共就业服务供给社会化的影响。利用层次分析法(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 AHP)对H市现行的公私合作公共就业培训服务绩效进行分析研究,实证结果表明公私合作模式对于扩大公共就业服务覆盖面,提高供给的公平性和供给效率都有正向作用,对解决公共就业服务供给中的“政府失灵”和“市场失灵”问题有着较好的效果。(5)深入研究了途径网络化对公共就业服务社会化供给的影响。基于网络信息技术和社会化媒体手段的发展,文章从降低就业信息搜寻成本和就业服务交易成本的视角,分析了基于“众包”模式的移动互联网供给途径对公共就业服务供给的影响。并设计了“众易”公共就业服务平台(Application,APP)。为了进一步探究该平台的实施效果,以整合性科技接受模式为理论基础,利用结构方程模型建立了一个集成的实证研究框架,对使用“众易”平台的用户进行了问卷调查,实证检验了“众易”就业服务平台上用户使用行为的关键影响因素,308份的有效调查问卷的实证结果表明,平台用户的“绩效期望”、“社会影响”、“信息化需求”以及“使用者涉入”四个因素对个体的“使用意愿”会产生显著正向影响,而个体的“使用意愿”会显著正向影响其“使用行为”,该研究结论为进一步完善公共就业服务的网络平台提供了决策依据。(6)基于理论与实证的研究结果,围绕公共就业服务社会化供给的主体多元化、过程社会化和途径网络化三个核心特征,文章从加大扶持力度,促进就业服务供给志愿者的供给意愿与供给能力的提升;着力制度创新,扩大就业服务公私合作供给范围,增强整体供给动力;加大研发投入,创建全国性就业服务众包平台,实现供给能力的倍增;完善制度规范,全过程监督就业服务供给,保障供给模式健康发展四个方面,提出了提升我国公共就业服务社会化供给水平的对策与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