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合成双射流-翅片组合的电子器件强化传热研究

来源 :湖南工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dnihaob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社会科技的进步,电子器件的体积越来越小,伴随而来的是单位电子器件体积的热功率越来越大,导致发热量变大,温度提高。而温度越高,电子器件的工作效率就越低,甚至会缩短其工作寿命,因此找到合适的冷却技术对电子器件进行降温就显得至关重要。合成射流技术由于其具有高散热效率和高可靠性的优点,近年来越来越多的被应用于电子器件的强化换热中。翅片散热是最为常见的被动散热技术之一,矩形穿孔翅片是在矩形翅片的基础上,对矩形翅片进行加工冲孔而形成的一种翅片,由于其高效的换热性能和节省材料的特点,近年来也广泛应用于电子器件的散热中。而合成双射流-翅片的主被动组合更是具有高效的散热性能,本文采用数值模拟和实验的方法对其进行一系列相关的研究,具体工作如下:基于传热学和计算流体力学有关理论,通过散热数值模拟,研究翅片各结构因素对其换热性能的影响:通过翅片对发热基板进行散热,当翅片长宽高在60mm×4mm×30mm,穿孔数目为6个,各翅片间距在8mm时,其换热性能最佳;又通过数值模拟研究各工况下,合成双射流的流场和散热特性:当频率为650HZ,振幅为0.22mm时,激励器外部流场的峰值速度达到最大;利用射流对发热的基板进行散热,又得出当激励器冲击距离在30mm,驱动频率在550HZ时,射流的散热性能最佳,此时基板的平均温度只有43.5℃,比最佳翅片单独散热时,低了16.01℃,对流换热系数比翅片单独散热时的对流换热系数高了近6倍;最后,对其主被动组合进行散热实验研究,实验表明,在其最优组合的散热作用下,加热基板平均温度仅有32.4℃,散热效果明显,具有较大的工程应用价值。
其他文献
近两年,随着虚拟化技术的日渐成熟,云计算逐渐成为最重要的计算基础设施之一。但随之也带来了一系列的安全与隐私问题,而其中恶意软件的识别也逐渐成为云计算安全防护中的重
足球运动发展至今已有几百年的历史,现代足球的技术、战术时时刻刻在发生着变化,中国男子足球在近年的比赛中成绩均不理想。为提升中国男子足球队的攻防能力,本文以2019年亚
伴随着我国地质灾害多发,地质灾害监测与预警逐渐成为研究热门。其中,GPS技术因其全天候和精度高的特点,成为地质灾害检测与预警的主要手段。但现在市场现有设备存着在具有许
细分方法是一种非常流行且有效的几何建模工具。本文着力于对细分曲线的研究,分别构造了静态融合型和动态融合型的曲线细分格式,并分析了格式的性质。本文主要研究成果为:第
当前作为体育事业一直走在全国前列的浙江省提出在2020年率先实现体育现代化的战略目标,同时杭州市也在积极构建休闲城市、筹办绿色亚运、寻求大众体育多元化发展、践行国家
UFC是当今世界影响力最大的综合格斗赛事,风靡全球多个国家,也吸引了很多中国散打运动员的关注,中国选手的赛场表现也是逐渐提高。然而,以散打出身为主的中国选手在形式多变
随着电压源换流器技术的引入,直流输电领域步入了柔性直流输电(Voltage Source Converter based High Voltage Direct Current,VSC-HVDC)时代。在几十年的发展中,柔性直流输电技术的相关理论不断完善,已投运及在建的相关工程也在逐渐增多,已经成为了未来直流输电领域非常重要的研究方向。与传统的直流输电技术相比,VSC-HVDC技术具备无功与有功功
梯级水库群优化调度是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和水电系统调度效益的有效手段,对缓解我国能源短缺、推动我国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和实用价值。随着大规模水电基地的建成与投产,梯级系统日趋庞大、上下游的水力与电力联系日趋复杂,极大增加了建模求解难度,“如何进一步发展行之有效的水电调度理论方法来实现水资源的高效配置”已成为当前水电调度领域研究的热点与难点问题。为此,本文对梯级水库群优化调度问题的求解展开研究,主要
中国作为目前世界上最大的碳排放国家,面临着来自国际和国内社会的双重减排压力。碳税作为成本有效的减排手段之一,被大多数经济学家和学者所青睐,衍生出大量相关研究。然而目前仍缺乏使用文献计量方法对碳税文献进行梳理及特征定位的研究。因此,本文聚焦于碳税政策,首先,采用文献计量方法对碳税文献从定量和定性两方面进行分析,捕捉碳税领域的研究现状、发展趋势以及相关热点问题。其次,基于多区域投入产出模型,从生产侧排
我国是一个地震频发的国家,全国60%以上的地区基本地震烈度在6度以上。在发展建设的过程中,大量的隧道工程位于高烈度地震区。相比于房屋建筑、桥梁结构等地面建筑物,隧道工程在地震中具有更高的安全性。但是强震条件下,仍然有大量隧道遭受不同程度的损害,且由于所处环境的复杂,其灾后修复工作难度较大。因此,开展隧道隔震的相关研究,对我国隧道建设和减震、隔震设计具有重大意义。本文基于目前对隧道工程减震、隔震的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