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育学作为一门近代学科,从引进之初就无法摆脱“移植”的痕迹。一个世纪以来,教育学在中国几经波折,其在学科理论构建与实践领域中已取得相当成果的同时,也面临着更多的风险与挑战。尤其在全球化浪潮与文化的“西方中心主义”影响下,西方教育思想和西式话语盛行,本土教育学话语日益丧失空间,几乎陷入“失语”的境地。这是“中西”关系问题在新时代背景下的新表现形态,而马克思主义是我国教育事业的“底色”,“中西”关系问题在实质上也内含着一个马克思主义的问题。本文针对教育学话语“失语”现象,一方面聚焦教育学话语的“西化”倾向,通过对教育学史的梳理,分析教育学中国话语缺失的现状,即表现在“中、西、马”关系中的话语问题,并试图对话语缺失的原因进行归纳。另一方面,将尝试以教育学意义下的“马魂、中体、西用”作为构建教育学中国话语的方法论并提供具体建构路径。研究首先明确教育学话语、教育学中国化、教育学本土化、中国特色的教育学以及“马魂、中体、西用”几个基本概念,简单回顾教育学学科发展历史,通过其话语变迁来分析学科的自我反思传统,提出教育学中国话语建构的必要性。其次,深入分析话语缺失的具体表现,即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中国化中的实用化、教条化、边缘化、成熟度不高以及受到的局限性等问题,以及西方教育思想的话语渗透方式和问题。接着,对教育学中国话语缺失的原因进行分析,将其归纳为四点:教育学引进起点上的传统中断,对苏联话语的简单移植,中外交流的不对等以及当前学科建构中缺乏的科学性与系统性。然后,提出建构教育学中国话语的方法论,分析“马魂、中体、西用”的教育学意义,即教育学的中国话语建构要以马克思主义作为精神引领的方法论,以中国教育学作为主体,以有意义的外域教育思想为我所用。最后,提出教育学中国话语的具体建构路径,即重视对立统一与永恒发展原则对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的关照,进行中国传统教育话语的当代转型和西方教育话语与中国的对接工作,确立研究者的文化主体意识。综上,选择教育学话语建构中的“中、西、马”问题,以求在回溯教育学史、分析历史时期中的话语范式里,积极回应“困惑踟蹰”的教育学现阶段困境,为教育学自身的发展提供些许创新之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