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有人说,中国的历史是一部饮食文化史,饮食中喻含着政治、哲学、美学、伦理、科技等诸多方面。“吃”的文化,在中国不仅体现在“吃什么”,还体现在“用什么吃”,“怎么吃”,“为什么吃”等一系列问题上。“食育”是近年来兴起的一个名词,2006年以来,我国历史学家、食品学家、教育学家众多专家研究并推广食育,但对中国古代食育思想的探讨却涉猎甚少。 本文试图通过研究先秦时期的“食育”,追究历史上先秦时期通过饮食对人民的各种教育这一历史过程基本情态是怎样的?先秦“食育”对后世有什么影响?它的现实意义今何在等一系列问题。因为在先秦这一思想大爆炸、对“食”的各方面要求极高的特殊时代,清楚的认识如何“寄食于育”,不仅仅是一个完全过去时态的历史问题,同时对提高现实民生食事自觉,推进民族文化发展,营造良好社会氛围,提升中华民族凝聚力等方面都应当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本文主要采用历史文献法、分析与归纳相结合法、跨学科综合研究法等方法,从先秦饮食入手,以诸子百家思想为文化背景,以先秦饮食概况为基本对象,从三个方面论述了先秦食育:第二章食育的概念和先秦食育概述。阐述了食育概念的内涵与外延、先秦食育独一功能以及先秦食育思想的特点;第三章重点从政治教化、美育以及伦理教育等方面阐述了先秦食育的体现,并从三方面分析了食育背后的根源以及对后世的影响,从诸子典籍、民间偐俗以及蒙学启蒙论述了先秦食育的传播手段;第四章论述了先秦食育的文化意义及局限。 论文的结论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食育文化在中国发生的很早,也曾有过持续的历史辉煌。“食育”思想早在先秦元典文献中就己经有了明晰普遍的记录。但是在等级制历史时代,在相当漫长的历史上,食育主要以经验、习惯在大众和民间社会存在,它像空气一样确实存在,然而人们缺乏对它的真切认识和准确把握,更没有提炼出“食育”这个概念;二、先秦食育文化最大的特点在于:它不同于其他国家只是将食育定义在“吃的健康、吃的安全”的范畴内,而扩展到了伦理、科技、美育、政治等各方面,体现中国特有的宗法为上、阶级规范、万物有序、致中和等文化特色;三、先秦“食育”的社会机制是自觉有效的,无论从典籍传承“孔孟食道”,还是民间谚语俗语的教化,或是蒙学、家训的口口相传,都为后世秉承先秦食育中组成的各元素提供了有效的传承手段;四、先秦食育对后世以及其他国家影响深远,为我们带来了或先进或落后的文化、习惯、思想等骨子里的挥之不去的传统;五、对待先秦食育中的思想和习惯,我们要学其精华,去其糟粕,不能一味地抛弃或接受,认真思考该用什么样的态度和方式将优秀的中华民族本土食育文化发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