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运用代谢组学技术和方法探析厌食症(Infantile anorexia,IA)模型大鼠下丘脑代谢物变化特征,从代谢组学角度解析IA的生物学本质,观察小儿开胃增食合剂对IA模型大鼠下丘脑代谢物的调节情况,探讨小儿开胃增食合剂对IA的治疗机制。方法:120只SD幼龄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20只,造模组100只。以特制高脂饲料喂养制备IA模型。造模成功后,将造模组随机分为5组,每组各20只,分别为模型组、小儿开胃增食合剂(简称合剂)高、中、低剂量组及健胃消食片组;药物干预15天后处死,取其下丘脑,制备检测样本。利用液质联用(LC-MS)的代谢组学技术对下丘脑样本进行检测,利用多元统计方法对检测出的数据进行分析。采用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OPLS-DA)的变量重要性投影值(VIP值,阈值>1)和t检验的P值(P<0.05)寻找下丘脑中的差异性代谢物,解析相关代谢通路。结果:1.模型组大鼠从第28天开始日进食量低于空白组40~60%,较空白组明显下降(P<0.05);各药物干预组进食量较模型组有明显改善,且以合剂高剂量组最显著。模型组大鼠体重从第7天开始比空白组低10~15%,较空白组明显下降(P<0.05);各药物干预组体重较模型组有明显改善,尤以合剂高剂量组最显著。2.从总PCA得分图可以看出6组样本间明显分开,各组聚类明显,各药物干预组向空白组回归,且以合剂高剂量组最为明显。3.通过对IA模型大鼠下丘脑产生的代谢物鉴定分析,得到泛酸、LysoPC(14:0)、LysoPC(14:1(9Z))、鸟苷酸、次黄嘌呤、肌苷、黄嘌呤、鸟苷、鞘氨醇、植物鞘氨醇、焦谷氨酸、GSH、GSSG等30种差异性代谢物。4.差异性代谢物共涉及28条代谢通路,其中影响值大于0.1的前五位代谢通路分别为苯丙氨酸/酪氨酸和色氨酸的生物合成、谷胱甘肽代谢、牛磺酸和亚牛磺酸代谢、苯丙氨酸代谢、泛酸和辅酶A生物合成。结论:1.IA模型大鼠经小儿开胃增食合剂治疗后,体重、摄食量较模型组明显增加;代谢物图谱较模型组更接近于空白组,证实小儿开胃增食合剂对IA具有相对特异的治疗作用,能够改善食量和体重,调节紊乱的代谢途径。2.发现了组氨酸、GSH、GSSG、鸟氨酸、LysoPC(16:1(9Z))、瓜氨酸、鞘氨醇、LysoPC(14:1(9Z))、LysoPC(18:2(9Z,12Z))、肌苷、鸟苷、L-亮氨酸、棕榈酸等IA潜在生物标志物,揭示了IA的发生与下丘脑中苯丙氨酸/酪氨酸和色氨酸的生物合成、谷胱甘肽代谢、牛磺酸和亚牛磺酸代谢、苯丙氨酸代谢、泛酸和辅酶A生物合成等能量代谢的紊乱有关。3.小儿开胃增食合剂能够调节紊乱的相关代谢途径,这可能是小儿开胃增食合剂治疗IA的作用机制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