锆基金属有机框架材料去除苹果汁中的重金属离子

来源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lv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民以食为天,为了让人民吃得放心,近年来国家加大了实施食品安全战略的力度,食品安全形势不断好转,但存在的问题仍然不少。我国耕地土壤和灌溉水中依然存在着重金属污染问题,这些重金属会随着农作物的生长过程积累在农作物中,再经食物链进入人体,对人民健康造成了极大的威胁。陕西作为我国苹果种植和生产苹果加工产品的大省,对苹果汁中重金属的控制不仅能确保苹果加工产业的健康发展,对保证人民身体健康更有重大意义。本文选择具有优异水稳定性和酸稳定性的锆基金属有机框架(Zr-MOFs)材料作为去除苹果汁中重金属的吸附剂,将其与安全无毒的功能材料进行复合或对其成条件进行调控,合成了不同的Zr-MOFs吸附剂用于去除水中和苹果汁中的重金属,研究了其对重金属的吸附行为以及吸附过程对苹果汁品质的影响,为锆基金属有机框架在复杂食品基质中危害因子的控制奠定了理论和技术支撑。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以磁性颗粒Mn Fe2O4为内核,借助金属-氧键的作用,通过层层生长法在内核上逐层生长MIL-53、Ui O-66和Mn O2,合成了可以实现催化分解H2O2自驱动或外磁场刺激驱动的Zr-MOFs复合马达Mn Fe2O4@MIL-53@Ui O-66@Mn O2。吸附试验结果表明Mn Fe2O4@MIL-53@Ui O-66@Mn O2对重金属的去除为化学单层吸附过程,在55℃下对Pb(II)的理论最大吸附量为1351 mg/g,对Cd(II)的理论最大吸附量为340.5 mg/g。其对苹果汁中初始浓度为1.0 mg/L的Pb(II)去除率能达到50%以上,但吸附过程会引起苹果汁p H轻微上升,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下降,色值下降,透光率下降,有机物(糖类、有机酸和多酚类物质)含量下降。吸附机理研究表明其对Pb(II)和Cd(II)的去除是由静电吸引作用和含氧官能团羧基与重金属螯合作用相互协同引起的。(2)将刻蚀Ui O-66与生物兼容性好且无毒的带有氨基和羧基官能团的壳聚糖交联后,冷冻干燥合成刻蚀Ui O-66/壳聚糖复合气凝胶。吸附试验结果表明该材料对重金属离子的吸附为化学单层吸附过程,在55℃下对Pb(II)的理论最大吸附量为654.9 mg/g,对Cd(II)的理论最大吸附量为343.9 mg/g,对苹果汁中初始浓度为0.2-1.0 mg/L的Pb(II)和Cd(II)去除率均大于80%,吸附过程会导致苹果汁p H轻微上升,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下降,色值上升,透光率下降,有机物(糖类、有机酸和多酚类物质)含量下降。吸附机制研究表明其对Pb(II)和Cd(II)的去除是由静电吸引作用和含氧官能团(羧基和羟基)与重金属螯合作用相互协同引起的。(3)通过控制Zr-MOFs Ui O-66-NO2晶体颗粒和明胶水凝胶干燥过程中的温度使得Ui O-66-NO2中的羧基与明胶中的氨基发生化学结合,从而形成稳定的Zr-MOFs复合材料明胶/Ui O-66-NO2膜复合水凝胶吸附剂。吸附动力学和吸附等温线研究结果表明其对重金属的去除为化学单层吸附,且在45℃下对Pb(II)的理论最大吸附量为529.52mg/g,其对苹果汁中初始浓度为1.0 mg/L的Pb(II)去除率接近100%,但吸附重金属过程也会吸附苹果汁中一部分的有机成分,造成了苹果汁品质的轻微下降。机制研究结果表明其对Pb(II)和Cd(II)的去除是由静电吸引作用、含氧官能团(羧基和羟基)和含氮官能团氨基与重金属螯合作用相互协同引起的。(4)凭借Ui O-66合成母液中调节剂钨酸根离子与锆离子的竞争作用得到了小粒径的缺陷Ui O-66颗粒,再通过对缺陷Ui O-66颗粒洗涤条件和干燥条件的优化,促进缺陷Ui O-66颗粒之间再发生外延生长从而自组装形成宏观可见的厘米级块体Zr-MOFs(mono defUi O-66)吸附剂。吸附试验结果表明其对重金属的吸附为化学单层吸附过程,在45℃下对Pb(II)的理论最大吸附量为534.83 mg/g,对Cd(II)的理论最大吸附量为490.23 mg/g,对苹果汁中的重金属也有一定的去除性能,去除重金属的过程也会吸附一部分苹果汁中的营养物质(有机酸、糖类、酚类物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mono defUi O-66对Pb(II)和Cd(II)的去除是由静电吸引作用和含氧官能团羧基与重金属螯合作用相互协同引起的。以上四种以Zr-MOFs为基础的吸附剂(Mn Fe2O4@MIL-53@Ui O-66@Mn O2、刻蚀Ui O-66/壳聚糖复合气凝胶、明胶/Ui O-66-NO2膜复合水凝胶、mono defUi O-66)对水中和苹果汁中的重金属均具有优异的吸附性能,在吸附完成后均能够通过简单的操作便从液体中分离出来,避免了吸附剂引起的二次污染。将这四种吸附剂应用于水中和苹果汁中重金属的去除,既解决了粉末MOFs实际应用的困难性,又能够确保苹果汁的安全,为纳米材料在食品安全领域的应用提供了理论和技术支撑。
其他文献
Yin Yang 1(YY1)是一个重要的多功能转录因子,在多种实体肿瘤中高表达,在癌症的发生和发展中发挥着重要调节作用。随着近些年研究的深入,YY1作为肿瘤治疗靶点的潜质也渐渐得到了更多的关注与认同。一般情况下,在转录水平,YY1与带有其结合位点的启动子结合,招募p300,EZH2,HDACs等多种组蛋白修饰酶,通过调节染色质重构进而调控基因表达。在蛋白水平,YY1通过位于氨基酸201-226之
学位
黄土高原作为我国最大的雨养(旱作)农区,特殊的区域气候严重限制了作物生产力的提高。垄沟覆膜种植(RFPM)作为一种高效的微集水种植策略,在黄土高原雨养农业生产中具有较高的适用性,且取得了较好的预期效果。垄沟单元作为该种植模式的核心构型,确定合理的垄沟比例对进一步完善该种植方式和提高作物生产力至关重要。我们采用meta分析和大田试验相结合的研究思路,首先通过meta分析定量不同垄沟比例(垄沟比>1、
学位
禾本科偃麦草属植物抗逆性强,能够抵抗多种生物及非生物胁迫,是宝贵的抗逆基因资源库。中间偃麦草(Thinopyrum intermedium,2n=6x=42)和十倍体长穗偃麦草(Thinopyrum ponticum,2n=10x=70)自上世纪五十年代便开始应用于我国小麦染色体工程育种。长期的实践证明,偃麦草属植物在小麦抗逆育种中具有突出贡献。然而中间偃麦草和十倍体长穗偃麦草的染色体FISH核型
学位
气候变化造成极端天气增加、淡水资源减少、人口增长及作物多样性降低的多重压力,严重的威胁全球可持续农业发展和生态平衡。同时,自然和人类活动造成的土壤盐渍化进一步加剧了这些挑战,而天然抗逆作物的重视利用是确保未来粮食安全的重要战略。糜子是起源于中国的最古老农作物,栽培历史已经超过10,000年,其气候适应性强、低成本、易栽培,逆境条件下产量稳定,已成为盐渍化土壤、旱区农业及边际化土地的抗逆先锋作物。本
学位
油菜是世界上最重要的油料作物之一,也是我国国产食用植物油的第一大来源。油菜种子油脂积累的调控机制研究一直是油菜领域的重要研究课题。拟南芥与油菜同属十字花科植物,是研究油菜种子油脂积累的分子机制及其调控网络的理想模式材料。研究表明,转录因子和植物激素均可调控脂肪酸合成通路上关键酶基因的表达,在种子油脂积累过程中发挥重要调节作用。本研究旨在揭示MYB89转录因子和褪黑素对拟南芥和油菜种子脂肪酸积累的影
学位
疫霉菌(Phytophthora)属卵菌(Oomycetes),是一类形态与真菌相似但与藻类同界的真核微生物。目前,已鉴定的120余种疫霉菌都是植物病原菌,能够侵染多种粮食和经济作物,常常造成毁灭性的作物病害,严重威胁粮食生产。由于疫霉菌的遗传变异和毒性进化能力强,导致作物的品种抗病性丧失问题突出,使得作物疫霉病的防治难度大,高度依赖化学农药。因此,认识植物对疫霉菌感病的遗传基础,探索抗病新策略,
学位
小麦是当今世界上第二大粮食作物,在世界粮食生产中具有重要的作用。杂种优势的利用可以有效地增加作物产量,提高作物品质,小麦亦具有明显的杂种优势。利用小麦杂种优势提高产量是育种家主要目标,雄性不育系是研究杂种优势利用的重要种质资源。但由于雄性不育的机理依然没有清晰系统的解析,使得小麦杂种优势的利用很大程度上还具有一定的茫然性,至今未能在生产中大面积推广。因此,探索小麦雄性不育的机理,为小麦杂种优势在生
学位
霜霉病(Downy mildew)是世界范围内影响葡萄栽培的重大病害之一,给葡萄生产带来严重的损失。目前,防治霜霉病最普遍的方式仍然是喷施化学杀菌剂,但频繁、大量的喷施化学杀菌剂往往造成毒性残留、环境污染、病原体耐药性产生等问题,严重威胁环境保护和人类健康。高岭土颗粒膜(KPF)是一种以高岭土为主要成分的惰性矿物可湿性粉剂,已经被广泛用于防治作物虫害,缓解夏季胁迫,以及提高作物产量和品质。因其能够
学位
溃疡性结肠炎(UC)是一种炎症性肠病(IBD),伴随着复杂的症状,包括腹泻、腹痛和体重减轻。迄今为止,UC的确切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普遍认为基因改变、肠道菌群失调、免疫稳态失衡和结肠屏障损伤是UC发展的主要致病因素。尽管常规药物(例如,水杨唑磺胺吡啶、皮质类固醇和美沙拉嗪)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IBD的治疗,但造成明显的副作用,如高血压、头痛和恶心。因此,有必要开发新的IBD疗法。新的替代疗法,尤其
学位
食品功能因子是食品中的有益成分,既具有营养价值,又具有一定的药用功效,如抗癌、抗病毒、抗炎、抗菌、抗氧化等性能。单宁酸(Tannic acid,TA),广泛存在于植物的根茎和果实中,具有很强的抗氧化活性。肉桂醛(Cinnamaldehyde,CA),源于肉桂,是肉桂精油的主要活性组分,具有极强的抗菌活性。然而,它们的稳定性较差,易受外界复杂环境(如光照、温度、湿度、氧气等)的影响而降低或失去其活性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