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观察不同浓度右美托咪啶运用于术中唤醒开颅手术切除癫痫病灶,为临床合理使用右美托咪啶提供参考。方法:拟择期行癫痫切除术(年龄18~45岁,18.5≤BMI<28,男女不限,ASA分级Ⅰ~Ⅱ级)的患者36例,分成3组,每组12例。Ⅰ组为右美托咪啶0.1μg/(kg·h)泵注组;Ⅱ组为右美托咪啶0.2μg/(kg·h)泵注组;Ⅲ组为右美托咪啶0.4μg/(kg·h)泵注组。麻醉诱导前给予昂丹司琼4mg、地塞米松10mg,防止呕吐。然后用纯氧进行去氮给氧,使用异丙酚1~2m g/kg和芬太尼2~4μg/kg进行麻醉诱导。然后置入喉罩,接呼吸机。诱导后进行桡动脉穿刺和中心静脉穿刺,并插入导尿管。麻醉维持用右美托咪啶(初始剂量为1μg/kg,输注时间超过10min,然后分别以0.1μg/(kg·h)、0.2μg/(kg·h)、0.4μg/(kg·h)的速度持续输注)、丙泊酚和瑞芬太尼,我们使用熵指数来指导我们调节丙泊酚的使用,要求熵指数数值在40~60之间。记录各组麻醉诱导前(T1)、麻醉诱导后(T2)、插喉罩时(T3)、上头架时(T4)、切头皮时(T5)、唤醒时(T6)的SBP、DBP、HR、SpO2、熵指数、PETCO2的数值;记录各组唤醒总时间、唤醒时间、OAA/S评分以及Ramsay评分;记录各组唤醒期间并发症的发生;记录术中各组中泵注瑞芬太尼的速度;术后24小时随访,包括恶心呕吐、头痛、术中知晓。结果:1、三组病人术前基本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三组病人T1点SBP、DBP、HR、SpO2、熵指数的数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各组病人SBP、DBP、HR、熵指数的数值,T2、T3点与T1点组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T4、T5、T6点SBP、DBP、HR数值与T1点组内比较,Ⅰ组、Ⅲ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Ⅱ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各组病人T6点熵指数与T1点组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三组病人唤醒总时间、唤醒时间、以及Ramsay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OAA/S评分比较,Ⅰ组和Ⅱ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Ⅰ、Ⅲ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Ⅱ、Ⅲ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7、三组病人唤醒期间并发症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8、三组病人术中泵注瑞芬太尼的速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9、术后24小时随访,三组病人无术中知晓;术后并发症,恶心呕吐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头痛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右美托咪啶运用于术中唤醒开颅手术,病人均能被成功唤醒,并且当右美托咪啶的维持输注速度为0.2μg/(kg·h)时,唤醒效果最佳,病人自主呼吸良好、血流动力学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