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对辽宁省6-17岁在校儿童青少年精神卫生流行病学调查,对长处与困难问卷在辽宁省的应用进行评定,并探讨辽宁省儿童青少年精神障碍患病率分布水平及危险因素。对象与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整群抽样方法抽取辽宁省两市(本溪、盘锦)和两县(清原、东港)6720名6-17岁在校青少年作为调查对象,采用困难与长处问卷(strength and difficulty questionnaire ,SDQ)和精神发育与健康状况评定问卷( The development and well being assessment ,DAWBA)进行两阶段流行病学调查。第一阶段,11岁以上学生、6-17岁学生家长和老师填写包含SDQ的基础问卷,依据SDQ得分得出筛查阳性。第二阶段,从筛查阴性中随机抽取10%调查对象同筛查阳性者用DAWBA问卷进行面对面的访谈,访谈对象为11岁以上学生本人、6-17岁学生家长和老师。面访结束后,将面访问卷内容输入计算机,由DAWBA诊断软件给出计算机诊断结果;两名精神科医生根据DSM-Ⅳ诊断标准,参考计算机诊断结果分别做出临床诊断,当两医生诊断不一致时,讨论后做出最终诊断。结果:本研究在辽宁省两市两县共抽取6720名6-17岁的儿童青少年作为研究样本。筛查阶段学生、家长、老师应答率分别为97.53%、95.75%、98.29%;SDQ筛查阳性率为14.94%;1409人进入第二阶段面访。学生、家长、老师三方信息人面访率分别为95.22%、81.20%、94.54%。样本抽取兼顾农村与城市,性别、年龄分布均衡,分性别、城乡制定了全年龄段的常模,填补了辽宁省的空白。对SDQ量表进行信度、效度评定。辽宁省SDQ量表学生、家长、老师版本的Cronbachα系数分别为0.605、0.619、0.684,均在0.60以上,表明量表有较高的内部一致性。对SDQ进行结构效度分析,三个版本的累积贡献率分别为40.31%、43.62%、51.51%,达到量表应用的效度要求,表明量表在辽宁省的使用有良好的效度。辽宁省儿童青少年精神障碍患病率为1.88%,辽宁省农村青少年患病率(1.97%)略高于城市(1.7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男生精神障碍患病率(2.41%)显著性高于女生(1.29%),随着年龄增长精神障碍患病率显著性增高。焦虑障碍为辽宁省儿童青少年最常见精神疾病,患病率为1.10%,其次为行为障碍0.86%,抑郁障碍0.67%。男生抑郁障碍、多动障碍、行为障碍患病率显著高于女生;随年龄增高,焦虑障碍、抑郁障碍患病率显著性升高,多动障碍患病率显著性下降,13-17岁组未检出多动障碍。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焦虑障碍的主要危险因素为性别、年龄、母亲受虐、母亲学历及管教方式、考试焦虑、被孤立、父母管教态度不一致、不喜欢学校、家庭成员犯罪。抑郁障碍的主要危险因素为家庭经济困难、不喜欢学校、被孤立、被欺负、考试焦虑。行为障碍的主要危险因素为成绩差、母亲受虐,低年龄段、与父母交流少。精神障碍的危险因素为性别、年龄、母亲管教方式、母亲受虐、压力事件、被孤立、不喜欢学校。结论:1、长处与困难问卷在辽宁省使用具有良好的信度、效度,可用于大规模的调查研究。2、辽宁省儿童青少年精神障碍患病率为1.88%,城乡患病率之间无统计学差异,男生患病率显著性高于女生,随年龄的增长精神障碍患病率升高。3、考试焦虑、母亲受虐、男性、高年龄组、压力事件、被孤立、母亲教育方式粗暴是精神障碍发生的危险因素。其中,高年龄、母亲受虐、考试焦虑、被孤立、被欺负、母亲学历低、父母教育态度不一致及方式粗暴的学生易患情绪障碍;低年龄段、与父母交流差、母亲受虐的儿童青少年行为障碍患病率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