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内府本杂剧研究

来源 :中山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zy1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以《脉望馆钞校本古今杂剧》中的内府本为研究对象。《脉望馆钞校本古今杂剧》中的内府本是明代宫廷中演出过的杂剧剧本的抄本,现存95种。内府本拥有两大突出性质,一为它是宫中戏剧的剧本,二为它是实际演出的剧本。内府本作为宫廷演出本,让我们意识到与民间演出不同的宫中演出的豪华规模。现存明代杂剧剧本大多是“案头之书”,但是内府本作为“台上之曲”,剧本中保留实际演出中才有效果的种种现象。本文以版本比较为主要手段,先指出内府本的特征,然后以戏剧表演形态的角度探讨造成该特征的原因,逐步阐明内府演剧的全貌。   第一章中,先整理内府本中赵琦美留下的题识,推理内府本的出处。从前的研究中认为内府本的出处是钟鼓司,但是本研究中证明其出处为礼部或者翰林院。   第二、三、四章中,调查所有现存元杂剧版本的剧名、题目正名、分折体制后比较内府本,指出内府本的体制特征。随后考证内府本所采用的体制的原因。   第五章中,调查所有内府本里动作提示中的登场人物记载,确认内府本中只有3种脚色:歌唱者(即正末、或者正旦),净,外。这一方面,内府本保留了古老戏剧形态。   第六章中关注内府本中的“做三科”、“外呈答”等动作提示,介绍内府本特有的上演形态。   第七章中谈论内府本的宾白。该章介绍内府本宾白中大量存在的诗歌。另外,通过内府本与比内府本早的宫廷演出本比较,确认内府演剧宗教性的淡化。   第八章中,调查所有内府本的曲数、宫调、曲牌、曲韵,指出内府本曲文的具体特征。   第九章介绍,全部内府本故事中的两个明显特征:喜剧性结局的采用;明代皇帝进入故事中与论功行赏。   第十章中,以第二章到第八章中得出的内府本特征推断出《脉望馆钞校本古今杂剧》中的“于小谷本”和“不知来历本”内的哪些剧本是宫廷演出本,考证这些剧本与内府本的时代关系。   第十一章中证明内府本杂剧的搬演机构是教坊司,并介绍一部分内府本的演出目的。   第十二章中介绍内府本的价值,其中特别强调内府本的资料价值和版本价值。   之前研究明代杂剧的大多著作中,因内府本的文学艺术评价太低而不受重视。但是本研究证明,内府本是保留许多古老戏剧形态以及当时实际演出的资料。同时,内府本对明刊本的影响很大,也可以说,彻底了解内府本后我们才能真正地了解元杂剧。
其他文献
本文以新晃县城使用的汉语方言为研究对象,在田野调查的基础上,对调查所得的主要语篇进行了典藏式的转写,采用词典的形式对典藏语篇和日常话语的词汇进行展现,并且结合前人的研究
采用微波消解—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对烟台海域柄海鞘中Mg,Fe,Ca,Mn,Zn,Co,Cu,Ni,Pb,Cr,Cd共11种矿物元素的含量进行了测定.方法的相对标准偏差为0.07%~2.85%,回收率95%~103%.柄
极表层沉积物是由直径为 10~ 100μ m的集合体构成,集合体之间的孔隙减少而使其压实。
梅洁是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文坛上散文创作一直很活跃、作品分量很厚重、社会影响很深远的一位女作家。在近30年的创作生涯中,她完成了数百万字的作品,出版了13部个人专集;她
人们在文化上已经进入或正在进入图像时代。这已是当今一个不争的事实。图像时代的到来给我们带来的不仅是各种影像,更为重要的是,人们一直以来对世界的认识和生活方式即将被颠
蓬草是历代诗词文赋中的重要意象,历代文人在选取这一意象进行创作时,有着千姿百态的心绪。“飞蓬”“转蓬”“孤蓬”“蓬心”……这些意象名词的构造无不显示出文人对“蓬”的
本文通过对阿拉善地区几种主要植物的适口性调查、营养成份及其消化率的分析,阐述了它们的饲用价值及其在当地畜牧业生产中的作用。 In this paper, by analyzing the palat
在明清婚恋题材的话本小说中,家长作为一种文学形象类型频频出现,并以其在婚恋小说中显著的角色特征构成一种极具身份特色和时代内涵的文化文学现象。本文以期在细读文本及广泛
本文研究了玉米幼苗在干旱处理下~(32)P的吸收,以及油菜素内酯(BR)和钙浸种对磷素营养的生理效应。结果表明,玉米幼苗根系对磷的吸收和向叶部转移量随干旱强度增大而减少;油
美国农业部农业研究局(USDAARS)的一位科学家介绍,改进牧草的可消化性较其产量的增加更有利于牛肉生产者。据植物遗传学家Kennth P.Vogel报道,新育成一个柳枝稷品种——“T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