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对比分析早期输卵管妊娠(TP)在处于不明位置妊娠(PUL)阶段的双侧输卵管动脉血流阻力指数(RI)及其差值(△RI)的改变以及随着包块发现时的变化,以评价△RI诊断早期TP的价值。并通过分析△RI与血β-hCG值的相关性,探讨△RI能否反映滋养细胞的活性。 方法:(1)以116例PUL患者为研究对象,应用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能量超声(TV-CDPI)测定输卵管动脉血流 RI并比较两侧子宫动脉输卵管支差值△(RI1),两侧卵巢动脉输卵管支差值△(RI2)。对照患者最终诊断结果,以早期TP为病例组,宫内妊娠为对照组,对组内、组间功能侧与非功能侧 RI分析,探讨孕囊不同着床部位对输卵管动脉 RI的影响。(2)对照最终诊断结果,以116例 PUL患者的△RI构建 ROC曲线,评价以△RI1、△RI2诊断 TP的价值,并分别比较△RI1、△RI2及两者联合诊断 TP的灵敏度、特异度和准确度。(3)对首次 TVS检查为 PUL的早期 TP患者,比较处于 PUL阶段和随后发现附件区包块时的双侧输卵管动脉血流 RI及其差值△RI1、△RI2,分析输卵管动脉血流处于不同时期的变化。(4)对能够测及两侧输卵管动脉RI差值的TP做△RI与血β-hCG值的配对散点图,分析两者的相关性。 结果:(1)116例PUL中,最终诊断TP45例,宫内妊娠71例。有6例RI2(TP组2例,宫内妊娠组4例)未能测及,所有RI1均能测得。(2)双侧输卵管动脉RI比较:TP组功能侧RI均较对照组低(P<0.01),双侧比较以功能侧低于非功能侧(P<0.01),非功能侧RI较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双侧比较,子宫动脉输卵管支RI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卵巢动脉输卵管支RI功能侧低于非功能侧(P<0.05)。(3)双侧输卵管动脉△RI比较:TP组△RI1、△RI2大于对照组(P<0.01),且△RI2大于△RI1(P<0.01)。对照组△RI2大于△RI1(P<0.05)。△(4) RI1、△RI2对应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1和0.92,以约登指数确定其截断值分别为0.05、0.11,对应的诊断灵敏度分别为74%和81%、特异度分别为73%和96%、准确度分别为74%和90%。将两者联合后,得到了更高的灵敏度(91% vs.74%、81%)、更高的准确度(94% vs.74%、90%)和较△RI1高的特异度(96% vs.73%)。(5)73%(33/45)TP于49天之前TVS检查附件区可发现包块,且均出现腹痛、阴道流血或异位妊娠病史。(6)不同时期的双侧输卵管动脉RI比较:对其中频谱显示良好的43例(43/45)TP结果分析发现:处于PUL阶段和附件区发现TP包块时患侧RI均较健侧低(P<0.05)。随着TP包块的发现,41例RI2减低(P<0.05),另外2例RI2增大;RI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时期的健侧RI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7)不同时期双侧输卵管动脉△RI比较:PUL阶段、TP包块时△RI2均明显大于△RI1(P<0.01)。随着TP包块的发现,41例△RI2增大(P<0.05),2例△RI2减小;△RI1的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8)后期动态观察10例见卵黄囊和(或)胚芽及原始心管搏动的患者中有9例△RI与血β-hCG值均高于10例(10/15)呈“Donut”征、12例(12/20)低回声或混合回声包块的患者(P>0.05)。(9)△RI与血β-hCG值配对散点图显示两者无相关性。 结论:(1)早期TP时,TVS探测输卵管血流动力学的变化早于附件区包块的发现。(2)由于具体着床部位的不同,早期TP△RI2大于△RI1。(3)以△RI1=0.05、△RI2=0.11为截断值可较好地诊断TP。将两者结合起来得到了更高的灵敏度、准确度。(4)在有症状或异位妊娠病史的妇女中,TP在49天之前被诊断出来的可能性是较大的。推迟TVS检查可能延误TP的诊断。(5)随着孕龄的增加,患侧卵巢动脉输卵管支RI与健侧的差值稍增加,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输卵管动脉血流的变化,也进一步说明在附件区未发现包块时,测量输卵管动脉差值有助于预测早期TP。(6)随访显示胚胎发育较好的TP其滋养细胞活力较高,两侧输卵管动脉差值也较高。(7)△RI与血β-hCG值无相关性,两者在诊断输卵管妊娠时为独立的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