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垃圾非饱和渗流与优先流研究

来源 :上海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xw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城市生活垃圾填埋场中水分运移的研究对于渗滤液产出、渗滤液回灌、填埋气产生和收集、填埋场边坡稳定等问题都具有重要实际意义。关于填埋场中的水分运移分析,目前一般将垃圾视为具有一定渗透性的均匀多孔介质,沿用饱和-非饱和渗流分析的方法。然而,垃圾最突出的特性在于其高度非均质,生活垃圾成分复杂,含渣土和腐殖质等细粒基质,同时,也含有塑料、竹木等大尺寸组分,具有大孔隙特性,因此垃圾中水分运移兼具基质流和优先流特征,在一定条件下可发生优先流。目前对于垃圾中水分运移采用非饱和渗流还是优先流来模拟尚无统一认识,研究垃圾中非饱和渗流与优先流的界限,是选择合适的数学模型进行填埋场垃圾中水分运移分析的前提。本文结合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生活垃圾优先流特性及对填埋场水分运移的影响研究(51478256)”,通过室内试验研究了城市生活垃圾的非饱和水力特性和优先流特征,通过偏态系数分析并结合数值模拟验证了非饱和渗流与优先流的适用性。本文主要工作和相应成果如下:(1)通过垃圾的颗粒级配试验研究了垃圾的孔隙结构特点。结果表明,垃圾的不均匀系数较大,浅、中、深层垃圾颗粒不均匀系数Cu分别为173、121和21,明显大于5,说明垃圾中粒径变化范围很大;曲率系数Cc分别为0.54、0.17、0.73,明显小于1,说明缺少中间粒组,大孔隙中细颗粒填充不足。(2)利用完整的土-水特征曲线和瞬态剖面试验研究了垃圾的非饱和水力特性。结果表明,垃圾的饱和含水率较高,残余体积含水率较高,分别与垃圾含大孔隙和含固有水的特性相对应,垃圾的田间持水率为42%,垃圾土-水特征曲线陡降段出现在低基质吸力范围;垃圾的饱和渗透系数较大,但随含水率降低渗透系数明显减小,瞬态剖面法得到中层垃圾基质吸力9.5、9、8.9k Pa对应的非饱和渗透系数分别为5.67×10-6、7.56×10-6、1.34×10-5cm/s。(3)通过染色示踪试验并结合图像处理技术分析了垃圾中优先流特征。结果表明,染色面积比越大,参与运移的优先流比例越高,染色深度越深,基质流比例越低,垃圾中优先流越明显;入渗强度越大时垃圾中优先流程度越高,初始含水率更高的垃圾试样中优先流更明显,浅层垃圾中更易产生优先流;竖向切片与横向切片的规律相同。(4)进行了不同入渗强度下的Cl-穿透试验,对所得穿透曲线进行偏态系数分析,定量刻画了垃圾中优先流发生时对应的界限入渗强度。结果表明,入渗强度越小,偏态系数S值越小,仅趋向一个较小值1.12,在低入渗强度时(8、5mm/h),偏态系数变化不大,故本文把S=1.12对应的入渗强度8mm/h作为优先流发生的界限入渗强度,这对于根据入渗强度选择非饱和渗流模型或优先流模型研究垃圾水分运移具有重要参考意义。(5)运用非饱和渗流软件SEEP/W模拟瞬态剖面试验实测值,模拟验证5mm/h入渗强度下的入渗特征。结果表明,模拟的垃圾柱各截面基质吸力和体积含水率随时间变化过程与瞬态剖面法试验结果接近,说明5mm/h入渗强度下水分运移可通过设定非饱和参数用非饱和渗流来模拟。(6)进行了不同入渗强度下的水分淋滤试验,运用HYDRUS-1D模拟验证12mm/h入渗强度下的入渗特征。结果表明,水分淋滤试验中参与水分运移的大孔隙含水率随入渗强度增大而增大,8mm/h可以作为中层垃圾的界限入渗强度,优先流通用软件HYDRUS-1D模拟12mm/h入渗强度下体积含水率变化与试验结果大致相同,表明12mm/h入渗强度下的渗流符合优先流理论。
其他文献
Lj-RGD3是日本七腮鳗口腔腺分泌物中获取的含有3个RGD(精氨酸-甘氨酸-天冬氨酸)序列的功能性蛋白,分子量为13.6kD,称为RGD毒素蛋白。Lj-RGD3蛋白具有抗血管新生、抑制血小板
邻苯二甲酸酯类化合物(Phthalate esters,PAEs)是一类典型的优控污染物,具有内分泌干扰、神经毒性、免疫毒性等多种危害,可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进而对人体健康造成严重威胁。在
随着液压技术在军事、航天、海工等领域的广泛应用,我国越来越重视液压技术的发展。但是在高压、高干扰、高负载的场合,传统的液压系统很难满足性能要求,因此需要多个液压缸在工作中进行同步配合。如果多个液压缸在工作过程出现运动不同步现象,会大大降低设备的可靠性,出现严重的后果,因此对四缸同步电液系统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对其应用和发展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针对目前四缸同步系统出现不同步的原因进行了深入的研究,经过
国家环保部在2014年首次明确提出了“最小生态安全距离”的基本概念,从此,社会上对城市内部与城市间的环境生态安全的关系问题逐渐清晰并开始受到重视,同时,城市群间的基于热
配流副是子母叶片泵的摩擦副之一,其油膜的压力分布以及所能产生的总承载力对配流盘有着直接的影响,并且影响叶片泵的性能高低。对叶片泵配流副的研究通常只是将规律区域的压力分布罗列出来,并未考虑过渡区域的压力分布及其承载力,且未考虑叶片泵工作容腔内油液压力变化所带来的周期性影响。所以其计算结果与真实的情况有一定的差异,没有将油膜的压力分布准确完整的表达出来,总的承载力也没有准确的值,影响配流盘受力分析的准
本论文以水热法制备的ZnO纳米棒(NRs)为基础,通过La元素掺杂、Ag贵金属修饰、Ag2CrO4复合、引入本征缺陷氧空位(VO)等多种途径来提高ZnO NRs的光学性能。本论文主要分为以下几部
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汽车销量逐年攀升,汽车保有量也在逐步增加,随之而来的道路交通安全问题也日益严重,其中行人头部与发动机罩之间的碰撞极易对行人造成致命伤害。为了减轻
太阳能控温的厌氧发酵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目前已经成为国内外研究的热点,沼气工程中常用的加热方式是将沼气锅炉、发电余热、地源热泵等热源合理配置,进行联合增温,既节能环保,也减少资源浪费。但是,目前国内外已有研究主要集中在太阳能控温湿发酵过程,尚没有太阳能控温的厌氧干发酵过程研究,为此搭建了两套太阳能控温的干湿厌氧发酵系统,在实际工况下进行试验研究。本课题以太阳能控温的干湿厌氧发酵系统为研究对象,干湿
目的:旨在通过对60例脑卒中患者及其照料者的研究,对照料者进行团体心理干预,观察照料者心理变化以及卒中患者肢体功能恢复的情况。方法:选取2017年12月到2018年12月在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康复科就诊的首次发病的脑卒中患者,符合入选、排除标准的60例患者及照料者入组参与研究。收集所有入组者的基本信息,并使用随机数字表法进行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0人。两组患者均接受常规药物干预及康复治疗,对
纳米材料的环境行为与生物效应成为近年来环境化学领域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其中纳米银(Ag NPs)是一种应用品种最广泛的纳米材料。藻类因其生长繁殖速率快、易于培养及其光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