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情态研究源远流长,早在两千多年前,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就对情态的可能性和必然性有过论述。随着语言学的发展,情态这一基本概念也引起了国内外语言学家的浓厚兴趣,他们分别从传统语法、语义学、语用学、系统功能语法及认知语言学等不同角度,采用不同的方法对情态的诸多方面进行了研究,并取得了可观的成就。 认知语言学是一门坚持体验哲学观,以身体经验和认知为出发点,以概念意义和研究为中心,着力寻求语言事实背后的认知方式,并通过认知方式和知识结构等对语言作出统一解释的、新兴的、跨领域的学科(王寅,2002)。因此,本文在认知语言学的框架下,根据Fauconnier(1985)提出的心理空间理论和Talmy的动力图式理论对英语情态意义进行认知分析,并分别选取一些典型的英语情态表达法,如情态动词can,may,must,should,will等,以及一些非典型英语情态表达法,如半情态动词have got to,need to,ought to,used to及一些同样表达情态意义的短语,如had better,would rather,be to为例,分别做出意义阐释,并利用心理空间理论进一步提出各自意义的心理空间结构,以求更好地阐释英语道义情态和认识情态之间的联系,更好地理解英语情态意义,并对英语教学提供帮助。其中,对非典型英语情态表达法及表达情态意义短语的研究为本论文的创新之处。研究发现此种分析能更好地解释英语情态意义,同时道义情态和认识情态之间并非孤立存在,而是通过隐喻投射紧密相连的。将所得结论应用于教学中,使这一教学过程与现实及人的认知相连,也可以有效的弥补传统英语教学中情态动词的教与学的缺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