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德媒体2010上海世博会报道中的中国形象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w8199948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不断提升,特别是奥运会等重大国际性盛事在中国的举办,世界媒体越来越关注中国,中国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方方面面都处于世界媒体的聚光灯下。尤其是在2010年上海世博会期间,中外媒体关于世博的报道层出不穷,报道内容多样化,报道角度各不相同,其呈现出的中国国家形象也是多种多样的。本文将着重探讨中外媒体通过报道世博会,分别塑造了怎样的中国形象。笔者作为跨文化日耳曼语学方向的学生,特别选取了中德四家平面媒体在上海世博会举办期间对世博的报道为研究对象,从媒体政治理论和跨文化的角度对中德媒体关于世博的报道、所呈现的中国形象及其异同、造成其差异性的成因等进行了分析,最后对中国如何通过媒体更全面地展现其国家形象、让世界了解一个更为真实的中国,从而提升国家“软实力”提出了对策。第一章节为导论部分,介绍了本文的选题动机,研究对象,提出论文主要探讨的问题及研究方法,回顾了该领域的主要研究成果。第二章节为理论部分,分为两个层次:首先是对媒体学领域知识的介绍,主要阐述了大众媒体的行为主体、媒体与政治的关系、公众舆论与沉默的螺旋理论、媒体的选材、记者作为“守门人”理论及国外传播现状等;其次引入了跨文化理论,包括文化比较理论和跨文化交际理论,在文化比较理论中主要探讨了文化的概念、文化比较的方法及维度,在跨文化交际理论中侧重讨论了形象理论和刻板印象。第三章节是对中国和德国四大平面媒体关于报道中呈现的中国形象的具体分析。该部分主要涉及到中国的《南方周末》、《南风窗》和德国的《时代》、《明镜》四家报刊2010年4月至10月对世博报道的数据分析、内容分析以及文本分析。其中重点比较与分析了中德媒体所关注的主题以及主要的报道方式,并着重探讨了两种媒体所呈现的中国形象及其异同。在第三章节的基础上,第四章节重点结合了第二章节的相关理论对中德媒体所呈现中国形象之差异性成因从媒体政治学和跨文化角度进行了分析。本文将所呈现的差异性主要原因分为五个部分加以论述:一、中德媒体体系的比较;二、全球化背景下德国媒体他者形象的塑造;三、文化全球化背景下中国媒体自我形象的塑造;四、中国将积极的国家形象塑造视为提升国家“软实力”途径;五、从跨文化的角度看中国形象在外媒中的变迁。本文第五章节从媒体改革和国家如何通过媒体塑造让世界认可的中国形象对国家“软实力”的提升提出了一些具体对策。首先应当继续推进媒体体制改革,增强媒体透明度和自由度,使媒体成为社会监督的有效手段。其次国家对媒体应该对一些“负面新闻”报以更宽容的态度,让媒体自由发声,不应一味赞颂成果,也应揭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种种问题,向世界更完整地展示一个真实的中国形象。这样让世界更好地理解中国,从情感上认同中国的发展,从而真正提升国家“软实力”。
其他文献
<正>一、法治文化的概念及法治文化建设的意义关于法治文化和法治文化建设,学术界和法治实践中有多种解释。笔者认为,法治文化是指公民内心和行为方式中的法治意识、法治观念
证券市场在发展过程中,需要定期对信息进行披露,而只有保证信息披露流程的科学性,证券市场在发展中才能够真正的做到公平,公正和公开。纵观近几年社会经济发展,不难发现财务
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大量西方著作通过翻译进入中国。但是,无论是译介的材料还是具体的译介方式以及使用何种语言作为译介的媒介,不同的译者有着不同的想法。作为新文化运动
<正>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规范烧碱、聚氯乙烯工业废水处理工程的建设与运行,防治环境污染,现批准HJ 2051—2016《烧碱、聚
长江漫滩地区第四系是一个巨厚的复杂含水体,地下水丰富,对深大基坑施工影响极大。南京梅子洲过江通道连接线及青奥轴线地下交通系统工程位于长江下游漫滩,基坑最大开挖深度
硼硅酸盐玻璃在高温下对炭材料以及炭/炭复合材料具有较好保护作用。本文对生成这种成本较低的 硼硅酸盐玻璃膜的原料硅粉、三氧化二硼等进行了研究,并试着寻找能够生成致密、
介绍往复直线运动控制液压系统的特点,应用电液比例伺服技术实现控制要求,并给出了简单的设计过程。分析了该系统的优点,为相关机构设计提供参考。
本文以生鲜农产品供应链为研究对象,基于确定性或随机性市场需求的前提假设,建立不同运作模式下的博弈模型,通过探讨供应链成员的决策行为,为系统设计合理的契约机制,实现“
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过程中,不仅要提升农村居民的物质消费水平,同时也要丰富农村居民的精神消费水平,而农村居民旅游消费水平也是小康社会实现的一个重要标志,如何提升农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