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6年的中央“一号文件”和中国共产党第十六届中央委员会第五、六次全体会议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和要求。其中,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个重要方面。党中央并明确指出新农村建设“要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扎实稳定地加以推进”。农村的主体是农民,农业的主人也是农民。因此,“提高农民整体素质,培养造就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迫切需要。”另外,广西是一个多民族的省区。由于历史、自然环境等多方面的原因,“少数民族地区”与“地域边缘”、“经济落后”、“社会欠发展”、“人口素质偏低”是相关的概念。因此,提高少数民族农民的素质显得尤其必要、迫切。它不仅有利于改善少数民族农民的生活条件,而且有利于维护社会稳定,以更好地促进社会和谐发展。本文的研究方法可以分为三个层面:在研究方式上,采用实地调查;在资料收集的方法上,采用问卷法、文献法和访谈法;在资料分析的方法上,通过社会科学统计软件SPSS13.0来统计与分析问卷资料,运用定性分析方法来分析个案访谈资料及文献资料。本文以定量研究为主、定性研究为辅,对广西山区少数民族农民素质的现状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深入分析,探索了提高广西山区少数民族农民素质的内容、方式和途径。全文共分五个部分。第一部分为导论。主要论述了问题的缘起与研究意义、基本概念的界定、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第二部分是文献综述。主要回顾国内外关于农民、农民素质的研究成果,并确立本研究的理论基础。本文试图融合舒尔茨和孟德拉斯的观点,认为提高广西山区少数民族农民的素质,既要注重对农民进行教育与培训,又要注重市场和现代性因素的作用。第三部分是关于广西山区少数民族农民素质现状的实证分析。这部分的实证研究表明,广西山区少数民族农民的整体素质较低,远远达不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要求。其中,广西山区少数民族农民的身体素质较高,而文化素质、科技素质、经营管理素质、思想道德素质、现代意识普遍不高。导致广西山区少数民族素质现状的原因既有微观因素,又有宏观因素。微观因素包括地区、性别、民族、年龄、文化程度、政治面貌等;宏观因素包括城乡二元结构、农业生产方式与自给自足经济、城乡教育发展不均衡、历史文化、改革开放政策等。第四部分探讨了提高广西山区少数民族农民素质的内容、方式和途径。提高广西山区少数民族农民素质的内容应包括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以及国家法律法规;职业技能;思想道德知识;现代意识;农业生产与加工技术等五个方面。提高广西山区少数民族农民素质的方式和途径主要有六种:第一,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和社会力量的辅助作用;第二,加强对农民进行教育和培训;第三,建立健全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第四,发展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第五,加大力度促进农民流动;第六,开发农村旅游资源。第五部分为结语,主要对全文进行总结以及提出本文的不足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