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姜科(Zingiberaceae)的姜黄属(Curcuma)植物是一个重要的经济植物类群,在全世界有70余种,主要分布于亚热带、东南亚热带和澳大利亚地区,我国现有20分类群(包括种、亚种、变种和栽培变种),主要分布于西南部和东南部如四川、广西、云南、广东等地。姜黄属植物为多年生草本植物,有芳香的肉质根茎,分枝呈椭圆形或圆柱状,花期8月,具有抗旱、耐瘠、耐荫的特性。姜黄属多种植物的块根和根茎均可做药用,因此姜黄属植物具有较高的药用价值,此外还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和观赏价值。然而由于姜黄属植物分布广,生态和栽培变异大,并且不少种类不易采到具花标本,中药材郁金、莪术和姜黄上出现了同名异物、同物异名的混乱现象,导致临床用药不准确。为提高中药郁金、莪术和姜黄原植物来源鉴定的准确性,并为其临床用药提供可靠保证,有必要采用多种方法对其原植物进行鉴定,需采取不同的方法对它们之间的亲缘关系进行探讨。本研究利用RAMP和ISSR分子标记对10种姜黄属植物亲缘关系进行分析。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利用49条RAMP引物对69份供试材料进行PCR扩增,结果得到520条迁移率不同的条带,其中509条带呈多态性,占97.88%。每条引物扩增出4-19条带,平均每条引物扩增出10.6条带;每条引物扩增出3-19条多态性带,平均每条引物扩增出10.4条多态性带。各个供试材料之间的GS值的变化范围是0.550-0.921。以遗传距离0.61为标准聚类,69份材料聚为四大类群,第1类群包括1份郁金(C. aromatica Salisb)材料YN-1,第Ⅱ类群是一个大类群,共有61份材料,包括10份广西莪术fCkwangsiensis S. G. Lee et C. F. Liang)、12份蓬莪术(C. phaeocaulis Valeton)、8份温郁金(C. wenyujin Y. H. Chen et C. Ling)、10份郁金(C. aromatica Salisb)、11份姜黄(Clonga L.)、3份极苦姜黄(C. amarissima Roxb)、2份黄花姜黄(C.flaviflora S. Q. Tong)、1份川黄姜(C. chuanhuangjiang Z. Y. Zhu)、4份川郁金(C. sichuanensis X. X. Chen);第Ⅲ类群包括4份蓬莪术(C. phaeocaulis Valeton);第Ⅳ类群包括3份顶花莪术(C.yunnanensis N. Liu&Senjen)。结果表明川郁金和姜黄的遗传距离较小,亲缘关系较近,川郁金可能是姜黄的栽培变种。聚类结果显示种间的亲缘关系与地理环境有一定的关系。2.利用23条ISSR引物,对姜黄属植物共69份供试验材料进行PCR扩增结果得到209条迁移率不同的条带,其中198条带呈多态性,占94.73%。每条引物扩增出5-14条带,平均每条引物扩增出9.1条带;每条引物扩增出5-12条多态性带,平均每条引物扩增出8.6条多态性带,各个供试材料之间的GS值得变化范围是0.63-0.98。以遗传距离0.64为标准,69份材料聚为三大类群,第Ⅰ类群是一个大类群,共51份材料,包括5份郁金(C. aromatica Salisb)、17份蓬莪术(C. phaeocaulis Valeton)、8份温郁金(C. wenyujin Y. H. Chen et C. Ling)、2份黄花姜黄(C.flaviflora S. Q. Tong)、10份广西莪术(C kwangsiensis S. G. Lee et C. F. Liang)、1份川黄姜(C. chuanhuangjiang Z. Y. Zhu)、5份姜黄(C.longa L.)、3份顶花莪术(C. ytunnanensis N. Liu&Senjen);第Ⅱ类群,共4份材料,包括3份极苦姜黄(C. amarissima Roxb)和1份郁金(C. aromatica Salisb);第Ⅲ类群共14份材料,包括3份蓬莪术(C. phaeocaulis Valeton)、7份姜黄(Clonga L.)、4份川郁金(C sichuanensis X. X. Chen)。聚类结果显示顶花莪术和蓬莪术的遗传距离是0.61,亲缘关系较近,但是不可作为一个种认定,而且种间的聚类与地理环境有一定的关系。3.RAMP和ISSR分子标记技术都可以用于姜黄属植物亲缘关系和遗传多样性的鉴定,并能很好的区分开每一个种,为姜黄属植物的系统分类提供了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