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背景:急性肺损伤(ALI)及其严重阶段,即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ARDS)是急性危重病人的常见并发症,死亡率为30-40%。抗炎药物,如皮质类固醇、阿司匹林、沙丁胺醇和酮康唑,是临床实践中治疗ALI最常用的药物。随着对抗感染研究的不断深入,近来也出现了使用天然化合物辅助治疗感染性疾病的新方法。植物甾醇是一种植物来源的天然活性物质,主要存在于坚果、植物油、种子、谷物和豆类中,因其具有降低血胆固醇水平,
【基金项目】
:
重庆市科委技术创新与应用发展专项(cstc2019jscx-msxm X0280); 重庆市研究生科研创新项目(CYS20208);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急性肺损伤(ALI)及其严重阶段,即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ARDS)是急性危重病人的常见并发症,死亡率为30-40%。抗炎药物,如皮质类固醇、阿司匹林、沙丁胺醇和酮康唑,是临床实践中治疗ALI最常用的药物。随着对抗感染研究的不断深入,近来也出现了使用天然化合物辅助治疗感染性疾病的新方法。植物甾醇是一种植物来源的天然活性物质,主要存在于坚果、植物油、种子、谷物和豆类中,因其具有降低血胆固醇水平,抗感染,抗肿瘤等有益作用已被众多国际组织或权威机构作为每日膳食营养成分进行推荐。植物甾醇的抗感染活性已经得到了一定的认识,但其对抗急性肺损伤方面的影响及具体机制需要进一步阐明。此外,植物甾醇的低溶解性也极大的限制了它的实际应用。本文首先对植物甾醇进行改性处理以增加其溶解性,继而研究其抗急性肺损伤的效应及机制,以期为拓展植物甾醇作为膳食成分在急性肺损伤防治中的应用前景提供新的思路。目的:(1)通过p H偏移的方法,构建玉米醇溶蛋白-酪蛋白酸钠-植物甾醇(Zein-Na Cas-PS)三元复合胶体颗粒,提高植物甾醇溶解性。(2)通过植物甾醇连续七天灌胃干预,观察其对脂多糖(LPS)诱导的急性肺损伤C57BL/6J小鼠的影响。(3)通过体内体外实验探讨植物甾醇(β-谷甾醇)对急性肺损伤(炎症反应)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方法:本研究主要通过两个部分完成:(1)通过p H偏移的方法,构建玉米醇溶蛋白-酪蛋白酸钠-植物甾醇(Zein-Na Cas-PS)三元复合胶体颗粒,并对其特性进行表征,测量粒径,电位以及多分散系数(PDI)等指标。(2)在体内实验部分,通过植物甾醇(75mg/kg,150mg/kg)对C57BL/6J小鼠连续七天灌胃干预,最后一次灌胃后给予LPS气管滴注诱导急性肺损伤模型,24h后结束实验,收集小鼠肺泡灌洗液以及肺组织;在体外实验部分,通过β-谷甾醇(植物甾醇)(50μM)预处理RAW264.7细胞12h,然后给予LPS刺激共同培养12h,收集细胞上清液、蛋白以及RNA。利用q PCR、Elisa去评估植物甾醇(β-谷甾醇)对LPS诱导的促炎细胞因子(IL-1β,IL-6 and TNF-α)上升的影响。通过蛋白质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WB)去进一步验证植物甾醇(β-谷甾醇)对急性肺损伤(炎症反应)的影响及其潜在的作用机制。结果:(1)基于p H偏移的方法,成功制备植物甾醇纳米粒子,该体系较为稳定,其平均粒径为128.77nm,平均电位为-24.13m V。(2)体内实验,通过植物甾醇灌胃对LPS诱导的急性肺损伤小鼠模型进行干预,评估植物甾醇在体内LPS诱导的ALI小鼠模型中的抗炎作用。结果显示,植物甾醇的预处理减弱了LPS刺激后的肺部炎症损伤,主要表现为肺泡灌洗液(BALF)中总细胞数、总蛋白含量的减少和肺部组织学损伤的减轻。此外,还发现在LPS诱导的ALI小鼠模型中,PS预处理明显抑制了促炎症细胞因子IL-1β、IL-6和TNF-α的释放。(3)体外实验,通过β-谷甾醇预处理RAW264.7细胞,然后给予LPS刺激,评估β-谷甾醇对LPS刺激巨噬细胞后炎症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β-谷甾醇的干预显著逆转了LPS所诱导的促炎细胞因子(IL-1β、IL-6和TNF-α)的增加,利用植物甾醇混合物重复上述细胞实验,得到实验结果也是一致的。(4)机制探讨:Western blot结果显示,β-谷甾醇预处理减轻了LPS诱导的TLR4/NF-κB信号通路的激活。由于植物甾醇是LXRs的外源性配体,在联合LXRs抑制剂(GSK2033)的情况下,LXRs通路靶蛋白ABCA1的表达被抑制,β-谷甾醇抗炎效应被逆转。在体内实验同样观察到植物甾醇灌胃处理后LXRs/ABCA1信号通路的激活。结论:研究基于p H偏移的方法成功构建了Zein-Na Cas-PS三元复合胶体,增加了植物甾醇的溶解性。研究证实了植物甾醇对LPS诱导的小鼠ALI的改善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植物甾醇激活LXRs/ABCA1信号通路发挥抗炎作用有关。本研究成果为拓展植物甾醇作为保健食品在ALI防治中的应用提供了基础数据。
其他文献
目的:新冠大流行当前已经成为一项最严峻的全球健康挑战,被世界卫生组织宣布为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 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迅速蔓延的主要原因是人际传播,人具有流动性,促进传染的因素一直存在。对国家而言,群众的响应与行动对国家疫情防控效果至关重要。风险感知与行为密切相关,然而,对COVID-19的风险认知在人群之中存在很大差异。本研
目的:日益增长的院前医疗急救需求使得院前急救资源配置不均匀的问题愈发突出,阻碍了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实现均等化的进程。本研究在重庆市院前急救资源供需现状的基础上对全市院前医疗急救服务的空间可达性及其分异特征进行评价,同时探讨可达性的影响因素,为优化院前急救资源配置、提高院前急救可达性提供参考依据。方法:(1)采用描述性统计和比例法分析重庆市院前医疗急救资源的配置和供需现状;(2)利用最近邻法、增强的两
目的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背景下,通过运用三阶段DEA模型,分析2016—2020年成渝经济圈区域内各地区卫生资源配置效率以及成渝、京津冀、长三角和粤港澳四大经济圈区域间卫生资源配置效率,发现成渝经济圈在卫生资源配置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意见与建议,为政府部门制定成渝经济圈卫生规划和政策提供参考依据,从而加快推动成渝地区卫生健康一体化高质量发展。方法通过文献分析法对国内外卫生资源配置效率评价的文献
目的:研究基于温泉的全方位健康管理对慢性病高危人群体检指标及睡眠质量等的干预效果。方法:招募慢性病高危志愿者114人,按随机化原则分为干预组57人和对照组57人。干预组在统景温泉度假村集中食宿,接受4周(28天)的全方位健康管理干预,具体干预内容包括制定规律合理的日常作息安排、平衡膳食、适宜的运动(温泉水疗、八段锦以及其它有益于身心健康的运动)、针对性健康教育、心理健康干预等,对照组不进行任何干预
目的:本研究围绕四川省和重庆市传染病领域信息资源配置适宜程度及相关要素,通过政策文本量化明确信息资源配置程度现状、历年变化趋势,并比较两地之间差异;探究信息资源配置程度的提升对川渝两地甲乙类传染病发病率的影响;通过与传染病领域信息资源适宜标准进行对比,明确差距大小,总结川渝两地传染病领域信息资源配置的问题与不足,并根据实际问题提出健全完善信息资源的对策与建议,进一步推动两地传染病防控水平的提升。方
目的:以医学类本科院校为对象,在相关理论和政策指导下,针对医学类本科院校的内涵与特色,遵循科学性、导向性、全面性、可操作性原则,以大学的五大基本职能加资源保障为基础评价维度,利用德尔菲法和层次分析法确定评价指标内容和评价指标权重,力求构建一套符合中国国情、具有时代特色的医学类本科院校评价指标体系。方法:(1)文献研究法:借助知网、万方、Web of Science及Pub Med等数据库和互联网资
背景孕期不良环境化学物暴露可能会破坏胎儿大脑的正常发育,引起后代神经发育损害,导致后代出现不同程度的神经病理学改变、行为学异常和认知缺陷。这类损害效应严重影响了子代的生存质量,给整个社会带来了沉重的负担,故被认为是当前亟待解决的一个重大公共卫生问题。纳米材料是直径在1-100 nm的材料,由于其特殊的理化特性和特有的优点而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其中,金属纳米材料是消耗量最大的纳米材料之一。纳米二氧化钛
目的:通过对重庆市介入放射工作人员健康体检数据、个人剂量监测数据、放射工作场所防护监测数据进行综合分析,了解重庆市介入放射工作人员职业防护与职业健康基本情况,探讨影响重庆市介入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健康的主要因素,提出可行性措施和建议。旨在优化重庆市介入放射工作人员工作环境,改善工作条件,强化个体防护意识,提高健康水平,最大可能地保护介入放射工作人员的职业健康权益,同时为国家制定相关放射性疾病诊断防治卫
目的了解我国高校预防医学本科专业培养目标现状,并对公共卫生人员就预防医学本科专业人才培养需求进行调查,分析公共卫生人员对预防医学本科专业人才培养需求及影响因素,为进一步完善预防医学本科培养方案提供建议及依据。方法预防医学专业培养方案分析部分:采用方便抽样法,通过在高校官网和向学校负责人获取的方式,抽取了30所高校的预防医学专业培养方案,并采取内容分析法对预防医学专业培养目标进行编码分析;访谈部分:
目的:探究使用国家免费抗病毒一线用药方案替诺福韦(Tenofovir,TDF)+拉米夫定(Lamivudine,3TC)+依非韦伦(Efavirenz,EFV)/奈韦拉平(Nevirapine,NVP)进行初始治疗的艾滋病患者的CD4+T淋巴细胞变化情况。采用多水平发展模型拟合患者总体CD4+T淋巴细胞变化趋势,并比较基线时不同CD4+T淋巴细胞水平和不同世卫组织分期患者的CD4+T淋巴细胞变化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