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观察贾成文教授“抗焦虑四联针刺法”和常规针刺组对改善围绝经期焦虑症患者焦虑症状的临床疗效,并比较其差异,为“抗焦虑四联针刺法”提供科学依据及总结贾成文教授治疗围绝经期焦虑症的临床经验。 方法:本次临床试验采取随机对照的方法,将64例围绝经期焦虑症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取“抗焦虑四联针刺法”,观察病例32例。对照组采用《针灸治疗学》中对于绝经前后诸症章节针刺选穴,观察病例32例。观察组选用四神聪、思维、精神情感区、安眠双侧,每周治疗5次,每2周为1疗程,共治疗2疗程。对照组选用关元、三阴交、肾俞、太溪等穴位,每周治疗5次,每2周为1疗程,共治疗2疗程,观察组与观察组均根据辨证分型进行配穴。对治疗结果的评比将分进行,即治疗前,治疗第2周,治疗第4周,分别以改良的Kupperman评分量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及焦虑自评量表(SAS)来评价临床疗效,并记录相关数据,采用SPSS19.0软件统计数据结果,分析并总结贾成文教授“抗焦虑四联针刺法”的理论依据及经验。 结果:(1)“抗焦虑四联针刺”组的总有效率为93.3%,与常规针刺组的73.3%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 (2)在改良Kupperman评分量表方面,两组的组间比较,治疗后第2周(P<0.05),有统计学差异,治疗后第4周(P<0.01),有显著统计学差异,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观察组与对照组各单项积分相比,除“情绪波动”、“感觉异常”两项在积分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疑心”、“心悸”两项在积分比较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 (3)在汉密尔顿焦虑(HAMA)评分量表方面,治疗后组间比较,治疗前与第2周比较,两组统计积分有统计学差异(P<0.05),第2周与第4周比较,两组积分统计有统计学差异(P<0.05)。 (4)在焦虑自评(SAS)量表方面,两组的SAS积分,在治疗后进行组间对比分析,第2周积分统计显示“躯体障碍”与“情绪障碍”在治疗后有统计学差异(P<0.05),第4周积分统计显示“躯体障碍”与“情绪障碍”在治疗后两组对比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1);两组的SAS总积分在治疗后进行对比分析,第2周积分统计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第4周积分统计具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1)。 结论:本次课题基于对贾成文教授“抗焦虑四联针刺法”治疗围绝经期焦虑症的临床研究,且得出,“抗焦虑四联针刺法”疗效优于常规针刺组,并分析探讨了贾成文教授治疗该病的治疗思路和组穴原则以及针刺手法的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