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译就是由作家翻译自己的作品,是翻译中特殊且少见的一种现象。与翻译研究的繁荣相比,有关自译的研究实属凤毛麟角,尽管自译活动已有百年的历史。随着翻译逐渐成为一门理论系统化的学科领域,以及越来越多像塞缪尔·贝克特和弗拉基米尔·纳博科夫等杰出双语作家及自译者的出现,曾经被边缘化的自译又引起了人们的注意。事实上,西方学者早已开始关注文学中的自译现象,并对自译者及其自译作品其展开了各种研究。但是,在国内,到目前为止,有关自译理论和实践的研究都相对比较少。大部分自译研究仅局限于如林语堂、张爱玲及萧乾等著名的自译者。总体来说,国内自译研究的广度和深度都还远远不够。随着20世纪70年代后翻译研究“文化转向”的兴起,译者地位提高了,译者主体性越来越受到关注,有关译者主体性的跨学科研究也越来越多。自译者因其拥有独特的作者与译者的双重主体性而应当做深入研究。李彦是一位加拿大华裔,典型的移民双语作家,同时也是一位新自译作家。她的英文原著Daughters of the Red Land与其自译本《红浮萍》都很成功,赢得了广大加拿大与中国读者的喜爱与好评。因此,她的自译行为和自译作品都很值得探讨。为丰富翻译研究,本文尝试通过对李彦自译作品《红浮萍》的系统性分析,来探讨文学自译中的译者主体性。首先,本文对国内外有关自译和译者主体性的研究进行了梳理和介绍,为之后的研究分析奠定基础。其次,本文试图阐明有关自译与译者主体性的一些关键问题,如译者是否为翻译的主体,自译是否属于翻译,自译者与常规译者主体性的区别等等。在主体部分,本文通过对李彦自译过程中所采用的翻译策略的具体讨论,对李彦在翻译前和翻译过程中所体现的特殊的译者主体性进行了分析和概括。本文通过对李彦自译过程进行研究后,发现自译者在发挥其主体性时受的约束更少。自译者往往会对原作的内容和形式都进行很大程度地修改和调整,并且会采取一些普通翻译中很少采用的译法,例如改写和更改文章结构。由于自译者具有同时作为作者和译者的双重主体性,他们在自译时可以更加灵活和自由,而且会更多地考虑目标读者的接受度。本文对常规翻译、自译及译者主体性的进一步研究有一定的启示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