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以近代武汉教育的发展为研究主体,创造性的将武汉纳入中部区域内进行讨论,论证武汉在近代这个时期中部地区这个空间内其区域教育中心地位的形成及其演变。结合区域经济学、区域地理学、区域教育学、历史学和社会学的相关学科知识,总结前人相关研究成果,具体制定出了衡量区域教育中心的指标体系。该指标体系包含四大指标,即教育投入指标、学校指标、教育产出指标、辐射力指标。
同时将武汉教育放在整个中部地区以及当时近代社会历史背景当中考虑。一方面,将武汉与区域内的长沙、南昌进行比较,运用相关史料论证武汉在晚清时期正是成为了中部区域的教育中心,并考察了其中部教育中心地位的具体发展演变过程。晚清由于张之洞的主持,武汉教育得到大力发展,由省级教育中心一跃成为区域教育中心;民国创立,由于长期的战乱加上当局者的不重视,武汉的教育出现了停滞甚至是倒退,学校数、学生数、教育经费数各项指标全面回落,教育中心的地位被严重弱化;1927年,南京国民政府建立,随之而来的是10年的稳定,在这种大的背景下,武汉的教育事业又重新起步,各项教育指标全面回春,教育中心的地位显现无疑。
另一方面,将武汉区域教育中心的发展演变放在整个中国教育近代化的发展历程中和全国的空间范围内进行考量,注重武汉与其他教育中心诸如北京、上海、等地比较,分析武汉区域教育中心的地位、特点及其形成原因。地位上,武汉离全国性的教育中心还很远,只能是区域内的教育中心,只能是次级中心;同时武汉的教育中心相比于其他城市,呈现出所特有的官方性、不稳定性和不完善性等诸多特点;而武汉之所以能成为区域教育中心,有着深刻的区域地理、经济发展、传统教育比较发达和政治精英的活动等诸多原因,但最重要的要素在于张之洞主政期间对教育的重视,正是由于张氏热心教育事业,武汉教育在晚清才能大踏步前进,成为了中部的教育中心,并一度走在了全国大多数城市的前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