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牙根吸收是正畸治疗过程中常见的并发症,而IL-17和牙周膜成纤维细胞可能通过诱导牙周膜微环境中的破骨细胞前体生成具有骨吸收功能的破骨细胞从而引发牙根吸收。本实验拟探讨IL-17作用的牙周膜成纤维细胞和RANKL对人外周血单核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检测不同浓度IL-17刺激下的牙周膜成纤维细胞条件培养液和RANKL不同时间作用下,PBMC中CTSK、MMP-9和CAⅡmRNA表达的影响,以及共培养体系下,观察破骨样细胞的形态与特征标记物,探讨IL-17和牙周膜成纤维细胞在正畸牙根吸收中可能的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方法:1.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法培养人外周血单核细胞,接种于48孔板,倒置显微镜观察细胞生长状态,采用组织块培养法培养牙周膜组织,建立HPDLF和PBMC间接共培养体系;2.取第4-6代生长良好的HPDLF,分别加入己经配制的含IL-17浓度为0或20ng/ml的DMEM培养基作用42h,换用含10%FBS的DMEM培养基作用12小时,收集HPDLF细胞上清液,加入50ng/ml的RANKL,作为条件培养液;3.以不同HPDLF条件培养液分别作用于PBMC 3天,5天,7天,10天,采用RT-qPCR法检测外周血单核细胞诱导生成破骨样细胞CTSK、MMP-9、CAⅡImRNA的表达水平;4.不同条件培养液作用于外周血单核细胞后,间接共培养诱导破骨样细胞生成14d,鬼笔环肽染色观察和计数破骨样细胞的细胞骨架中纤维肌动蛋白环的形态、数目。结果:1.所培养外周血单核细胞为圆形,疏松贴壁生长,作为破骨细胞前体细胞。牙周膜成纤维细胞为长梭形,呈放射状或漩涡状生长,生长状态稳定。2.经RT-qPCR检测,在共培养体系下,与对照组相比,IL-17(+)条件培养液和RANKL作用于PBMC后,可上调CTSK、MMP-9、CAⅡmRNA的表达,其中,以IL-17(+)、RANKL(+)组和10d组的表达变化量最明显,组间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3.在共培养体系下,单核细胞能生成具有纤维肌动蛋白环形态的破骨样细胞,IL-17(+)组和RANKL(+)组与IL-17(-)、RANKL(-)组的具有纤维肌动蛋白环形态的破骨样细胞数目相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1.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和组织块培养法,成功地建立了破骨细胞前体(PBMC)和人牙周膜成纤维细胞(HPDLF)共培养体系,,生物学性状稳定;适宜浓度的IL-17(+)条件培养液和RANKL能诱导PBMC生成表达CTSK、MMP-9、CAⅡmRNA的破骨样细胞。2.IL-17作用的牙周膜成纤维细胞条件培养液和RANKL能促进PBMC对CTSK、MMP-9、CAⅡmRNA的表达。3.在与人牙周膜成纤维细胞直接共培养的前提下,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可分化为具有纤维肌动蛋白环形态的破骨样细胞。4.IL-17和人牙周膜成纤维细胞在体外能够诱导破骨细胞前体生成破骨样细胞,可能的机制是通过牙周膜微环境中的人牙周膜成纤维细胞表达RANKL介导破骨细胞分化与成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