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简述了利用干法/半干法脱硫灰热分解钾长石,生产以钾、钙、硅和镁为主要元素的土壤改良剂的制备过程。得出了最佳的物料配比和焙烧条件,钾长石:脱硫灰:石灰(石)的质量比为2.32:1:1.46,焙烧温度为1050度,焙烧时间2小时,助熔剂的含量为3.0Wt.%。改良脱硫灰的酸溶性K2O达6.49%、CaO达28.63%、SiO2达14.46%、MgO达1.82%,重金属含量均远远小于国家粉煤灰农用标准(GB8173-87)。针对南方酸性土壤,通过大田试验研究改良脱硫灰对酸性土壤的理化性质和水稻的影响。与空白相比,施加改良脱硫灰能显著提高土壤的pH值,增加土壤中有机质和有效K,Ca,Mg和Si含量,减少土壤中有效Cd和Pb含量,土壤pH和有效态镉含量和有效态铅含量在三种改良脱硫灰浓度水平下的呈负相关关系。当改良脱硫灰的施加量为1200kg/ha时,增加了水稻的株高,使水稻提前抽穗;与空白相比,水稻的产量增加了1493kg/ha,增产率达26.1%。与空白相比,施加改良脱硫灰降低了糙米不完善粒率、垩白度和垩白粒率。另外,改良脱硫灰能有效地降低大米的胶稠度和直链淀粉含量,且大米中的重金属含量均低于国家粮食的卫生标准(GB2762-2005)。另外,针对重金属污染土壤的问题,通过玉米盆栽实验,在Cd、Pb和Cu复合污染土壤中施加白泥、脱硫灰和改良脱硫灰3种改良剂。施加3种不同的改良剂均提高玉米发芽率,株高和生物量。不同改良剂处理的玉米地上部分生物量增加顺序为改良脱硫灰>脱硫灰>白泥。施加3种改良剂均能显著降低Cd、Pb和Cu对玉米不同部位的毒害,其中玉米根部中Cd、Pb和Cu的含量均高于茎叶中的含量。土壤pH值是影响土壤中酸提取态Cd、Pb和Cu含量的主要因素,施用不同改良剂均在不同程度上提高了土壤的pH,白泥和脱硫灰的效果较为显著,改良脱硫的效果次之。污染土壤中Cd、Pb和Cu主要以酸提取态存在,在施用3种改良剂均能不同程度地降低3种重金属的酸提取态含量。对于减少土壤中酸提取态Cd含量,脱硫灰效果最佳,改良脱硫灰效果次之;而对于Pb和Cu来说,改良脱硫灰的效果最佳,脱硫灰效果次之。因此,建议在Cd、Pb和Cu污染土壤施加改良脱硫灰,既能很好降低酸提取态重金属含量,又能补充作物营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