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野艾蒿Artemisia lavandulaefolia DC.属菊科蒿亚属植物。该植物具有药用活性,在我国分布极为广泛并且含有丰富的化学成分。本文从野艾蒿地上组织农用抑菌活性的角度出发,采用色谱分离法、波谱法、微量肉汤稀释法以及菌丝生长速率法等手段对所分离得到的双四氢呋喃型木脂素类化合物进行研究,得到以下结果:1.以甲醇为提取溶剂,对野艾蒿植株地上组织的化学成分进行提取,得到甲醇浸膏。采用乙酸乙酯萃取的手段,从甲醇浸膏中得到乙酸乙酯部分。对野艾蒿乙酸乙酯浸膏进行了一级硅胶柱的分离,经过薄层层析法(TLC)的分析,得到A-H共8个组分。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选定其中分离得到的C组分以及番茄早疫病菌Alternaria solani等5种供试病原菌,进行抑菌活性试验,结果表明在培养基供试组分浓度为2.5 mg/mL时,该组分对番茄早疫病菌Alternaria solani、玉米纹枯病菌Rhizoctonia solani以及禾谷镰刀病菌Fusarium graminearum均具有明显的抑菌效果,抑制率均达到了55%以上。2.采用硅胶柱层析、凝胶柱层析、高效液相色谱等分离手段,从其中的C组分中分离纯化出6个单体化合物,利用波谱技术并参考文献数据确定这6个化合物分别是epiashchantin(1)、ashantin(2)、sesartemin(3)、epimagnolin A(4)、epiyangambin(5)、diayangambin(6),其均属于双四氢呋喃型木脂素类化合物。3.以番茄早疫病菌Alternaria solani、玉米纹枯病菌Rhizoctonia solani、禾谷镰刀病菌Fusarium graminearum、甜瓜枯萎病菌Fusarium oxysporum、水稻稻瘟病菌Pyricularia oryzae Cav为供试病原菌,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进行初筛,测定化合物1-6对这5种植物病原真菌的抑菌活性。结果表明:在浓度为50μg/mL时,化合物1和3对番茄早疫病菌的抑制率分别达到了72.28%和81.45%,化合物3、5和6对玉米纹枯病菌的抑制率分别达到了70.13%、68.37%和65.08%。4.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进行抑菌活性毒力测定,结果表明:化合物1和3对番茄早疫病菌Alternaria solani菌丝生长表现出明显抑制作用,EC50值分别为14.34μg/mL和10.95μg/mL;化合物3、5和6对玉米纹枯病菌Rhizoctonia solani菌丝生长也表现出一定的抑制作用,EC50值分别为17.45μg/mL、42.59μg/mL和54.30μg/mL。构效关系表明苯环上的亚甲二氧基结构对于该类化合物发挥抑菌活性作用起到关键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