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格奥尔格·特拉克尔是奥地利20世纪的重要诗人,本文对其诗中的死亡诗学进行探讨。探讨的主要问题是,第一,“死亡”在诗人的诗歌之中,呈现出了怎样的面貌;第二,诗人的诗歌在引入了“死亡”之一视角之后,又有哪些新的特征。“死亡”在特拉克尔的诗中,表现为三个递进的层次:“人类之死”——“男性意识之死”——“自我之死”;特拉克尔的诗歌在“死亡”的视角之下,体现了三个深化的层次:“末世之诗”——“复活之诗”——“自我之诗”。而正是这二者的结合,形成了特拉克尔的“死亡诗学”。 引言部分提出了研究的问题,确立了研究的方法,对特拉克尔的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了梳理,对相关术语进行了界定,并且指出了本文的创新之处。 第一章“末世之诗”探讨了“死亡”的“属神性”,以及在这一“属神性”的影响之下其诗歌所具备的宗教内涵,这是“死亡”与“死亡诗学”发展的第一个阶段。通过对其诗歌中与“死亡”相关的两大类诗学意象——“死者形象”与“时间意象”所蕴含的末世论思想进行分析,得出的结论是:在特拉克尔的诗歌中,“死亡”虽然首先体现为神相对人而言的绝对地位,然而,人对时间的持有,却预示了人战胜神、战胜死亡的可能。 第二章“复活之诗”讨论了“死亡”的受难意义,以及这一意义在特拉克尔这里是如何被人的能动性所超越的。这是“死亡”与“死亡诗学”发展的第二个阶段。本文认为,其诗中那些“失败的受难”主题体现了一种对于神力的质疑与亵渎;而在摒弃了神力之后,诗人开始试图以自己的力量——“双性同体”来使人得到复活,然而,诗人自身心理状态的恶化导致了男性意识的衰竭,从而间接宣告了“双性同体”理想的破灭,将“死亡”引入到人的意识层面。 第三章“自我之诗”则主要以拉康的“镜像”理论为基础,探讨了“死亡”在特拉克尔诗中所呈现的最后,也是最深的一种形态——“自我之死”,以及其“死亡诗学”所具有的哲学意义。特拉克尔诗中的“自我之死”揭示了主体的异化命运,质疑了主体的真实性,而这样一种揭示与质疑,恰恰就是其“死亡”乃至“死亡诗学”的意义所在。 结语部分指出了“死亡”在其诗中的哲学意义,并对其诗中的“死亡诗学”进行了更进一步的阐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