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全氟化合物(PFCs)作为一类全球性的新型有机污染物,因其环境持久性、长距离迁移性、生物蓄积性以及潜在毒性受到人们的高度重视。本研究运用超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仪(UPLC-MS/MS)测定了黄河三角洲湿地(包括原生湿地、次生湿地、河流湿地与滨海湿地)水和沉积物以及污水厂排水中15种PFCs和3种前驱物的浓度,分析了其中的空间分布规律,探讨了水中PFCs前驱物的转化潜力及对污染的贡献,揭示了黄河三角洲各类湿地水/沉积物系统中PFCs的分配特征和黄河口地区PFCs的陆海迁徙特征,主要研究结论如下:(1)黄河三角洲湿地水和沉积环境中普遍存在PFCs污染,原生湿地水和沉积物中∑PFCs的浓度分别为4.38~29.77 ng?L-1和4.908~13.536 ng?g-1;次生湿地水和沉积物中∑PFCs的浓度分别为15.36~40.02 ng?L-1和4.827~14.894 ng?g-1;河流湿地水和沉积物中∑PFCs的浓度分别为30.54~58.74 ng?L-1和4.296~13.899 ng?g-1;滨海湿地水和沉积物中∑PFCs的浓度分别为14.71~62.99 ng?L-1和8.178~14.513 ng?g-1;污水厂排水中∑PFCs的浓度为54.44~124.40 ng?L-1。(2)空间分布上,在一些湿地类型内部呈现出明显的空间差异,河流湿地水中PFCs的浓度自上游到下游增加,河流湿地沉积物中的PFCs的浓度自上游向下游减少;滨海湿地水和沉积物中均表现为河口以南沿岸的PFCs浓度高于河口以北沿岸。工业和农业废水、城市生活污水及污水厂排水是PFCs主要的污染来源。(3)氧化处理后,全部水样中PFCs的浓度明显增加,说明前驱物普遍存在于水环境中。碳链为4~8的全氟烷基羧酸(PFCA)氧化处理后的浓度增加值要明显多于碳链为9~12的PFCA。污水厂排水中前驱物的转化率最低,PFCAs的增加量却最高,说明在污水处理过程中存在前驱物的降解。(4)黄河三角洲湿地水和沉积物系统中PFCs的分配系数(LogKD)范围为1.08~4.39L?kg-1,在不同湿地间存在差异。碳链长度越长的PFCs,亲水性越差;碳链长度相同时,PFCAs比全氟烷基磺酸类(PFSAs)更容易溶解于水中。(5)黄河口水和沉积物中PFCs入海迁徙的总通量为5.7967 t·a-1,沉积物中PFCs向海洋输出量占比达到71.21%;入海迁徙通量占优势的PFCs成分是PFOS、PFOA和全氟十一酸(PFUnDA),共占总输出量的67.8%。这说明PFCs的陆海迁徙需要动力支撑与物质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