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甾醇及其与乳化剂配伍在青脚麻鸡日粮中的应用研究

来源 :南京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ing893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植物甾醇作为新型饲料添加剂,在动物生产中已得到了应用。乳化剂可提高植物甾醇的水溶性和利用率,有助于提高植物甾醇对动物的生物学作用。本试验首先研究不同水平植物甾醇对青脚麻鸡生长性能、脂肪代谢、抗氧化能力和肉品质的影响,筛选植物甾醇适宜添加量;在此基础上,探究植物甾醇与乳化剂配伍能否在青脚麻鸡体内协同发挥作用,以期为植物甾醇的合理应用提供技术参考。试验由三部分组成:试验一:研究不同水平植物甾醇对青脚麻鸡生长性能和脂肪代谢的影响。选取256只1日龄雄性青脚麻鸡,随机分为4组,每组8个重复,每个重复8只鸡,分别饲喂在基础日粮中添加0(对照组)、20、40、80 mg/kg植物甾醇的试验日粮。试验为期50天,1-21天为前期,22-50天为后期。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添加植物甾醇降低了青脚麻鸡血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含量(P<0.05);40、80mg/kg植物甾醇降低了 50日龄麻鸡肝脏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含量(P<0.05),提高了 21日龄肝脏脂蛋白脂酶(LPL)活性和50日龄肝脏肝脂酶(HL)、总酯酶(TL)活性(P<0.05);40 mg/kg植物甾醇提高了麻鸡后期和全期平均日增重(ADG)(P<0.05);80 mg/kg植物甾醇降低了麻鸡前期料重比(F/G)以及21日龄肝脏和50日龄血清TC含量(P<0.05),提高了 50日龄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LDL-C)比值和肝脏LPL活性(P<0.05)。试验二:研究不同水平植物甾醇对青脚麻鸡抗氧化能力和肉品质的影响。材料与方法同试验一。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添加植物甾醇提高了 21日龄青脚麻鸡肝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P<0.05),降低了胸肌丙二醛(MDA)含量以及宰后24h亮度L*和24h、48h滴水损失(P<0.05);40mg/kg植物甾醇提高了 21日龄麻鸡血清和肝脏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P<0.05),80 mg/kg植物甾醇提高了 21日龄肝脏GSH-Px活性和50日龄血清GSH-Px活性(P<0.05)。试验三:研究植物甾醇与乳化剂配伍对青脚麻鸡生长性能、脂肪代谢、抗氧化能力和肉品质的影响。试验采用2×2双因子完全随机设计。选取256只1日龄雄性青脚麻鸡,随机分为4组,每组8个重复,每个重复8只鸡。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植物甾醇组饲喂基础日粮+40 mg/kg植物甾醇,乳化剂组饲喂基础日粮+200 mg/kg乳化剂,植物甾醇-乳化剂配伍组饲喂基础日粮+40 mg/kg植物甾醇+200 mg/kg乳化剂。试验为期50天,1-21天为前期,22-50天为后期。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添加植物甾醇提高了青脚麻鸡后期和全期ADG(P<0.05);添加乳化剂提高了前期ADG并降低了前期F/G(P<0.05);二者配伍添加提高了前期、后期和全期ADG(P<0.05)。添加植物甾醇降低了麻鸡血清LDL-C含量和50日龄肝脏TG、TC含量(P<0.05),提高了 21日龄肝脏LPL活性和50日龄肝脏HL、TL活性(P<0.05);添加乳化剂降低了 21日龄血清LDL-C含量和肝脏TG含量(P<0.05),提高了 21日龄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含量、HDL-C/LDL-C 比值和肝脏HL、TL活性(P<0.05);二者配伍添加降低了血清LDL-C含量和肝脏TG含量(P<0.05),提高了肝脏TL活性和21日龄血清HDL-C/LDL-C比值、21日龄肝脏LPL活性以及50日龄肝脏HL活性CP<0.05)。添加植物甾醇提高了麻鸡血清GSH-Px活性和21日龄肝脏GSH-Px活性(P<0.05),降低了 50日龄胸肌MDA含量(P<0.05);添加乳化剂对麻鸡抗氧化能力无显著影响(P>0.05);二者配伍添加提高了 50日龄麻鸡血清GSH-Px活性、肝脏GSH含量和胸肌GSH-Px、SOD活性(P<0.05),但植物甾醇单独添加时,效果不显著(P>0.05),且二者配伍还提高了 21日龄麻鸡血清和肝脏GSH-Px活性(P<0.05);植物甾醇与乳化剂对提高21日龄麻鸡肝脏SOD活性、50日龄胸肌GSH-Px活性和GSH含量存在显著互作效应(P<0.05)。添加植物甾醇降低了 50日龄麻鸡宰后24 h胸肌亮度L*和24 h、48 h滴水损失(P<0.05);添加乳化剂降低了 50日龄麻鸡宰后48 h胸肌滴水损失(P<0.05);二者配伍添加降低了 50日龄麻鸡宰后24h胸肌亮度L*和24h、48h滴水损失(P<0.05)。以上研究结果表明,植物甾醇可促进青脚麻鸡生长、促进脂肪分解代谢、提高机体抗氧化能力和改善胸肌肉品质,且麻鸡日粮中植物甾醇的适宜添加水平为40 mg/kg。植物甾醇与乳化剂配伍添加对青脚麻鸡的影响效果优于单独添加。
其他文献
草莓果实风味鲜美,营养成分丰富,深受世界各地人们的喜爱,但由于灰霉病的广泛发生给草莓种植和贮藏带来损失。酵母可产生具有抑菌作用的挥发性代谢物,对众多果蔬采后病害具有防御作用,所以受到研究者的关注。本实验室前期研究发现葡萄汁有孢汉逊酵母(Hanseniaspora uvarum)产生的挥发性代谢物对灰霉病菌具有抑制作用,减少草莓贮藏过程中灰霉病的发生。在此基础上,本论文进一步研究了葡萄汁有孢汉逊酵母
菊花(Chrysanthemum morflorium Ramat.)原产中国,是我国十大传统名花和世界四大切花之一,因花色丰富、花型多样,在现代花卉生产中占据重要的地位。菊花花冠采后寿命较长,但菊花叶片会先于花冠黄化萎蔫,使瓶插寿命缩短。目前,乙烯对菊花叶片采后衰老机理的研究集中于生理层面,乙烯对切花菊采后叶片衰老调控的分子机制尚不清楚。本研究借助新一代Illumina测序平台挖掘菊花叶片中响应
面粉是人们日常饮食中主要的粮食之一,其品质问题一直为大家所关注的焦点。在面粉的评价指标中,呕吐毒素(Deoxynivalenol,DON)的含量是否符合标准在食品安全方面具有重要意义。DON因其广泛存在于小麦、玉米、麸皮、米糠等原料中,对人类身体健康和养殖业有很大的影响。因此开发一个可以高效、低花费且实用于在线的检测方式对于面粉的放心生产和加工有着重要意义。光谱分析技术因其无损、快速、高效等优点在
花青苷,作为果实色泽的重要组成,它能影响果实外观品质,从而影响消费者的购买行为及产品的商业价值。同样,黄酮醇作为类黄酮的重要成员,在植物抵抗逆境、色泽发育、调节植物生长发育等方面也发挥积极作用。5-氨基乙酰丙酸(ALA)是一种新型植物生长调节剂,业已证明,其不仅能促进苹果果皮花青苷积累,刺激果实着色;同时它也能促进苹果黄酮醇的积累,清除活性氧,调节叶片气孔运动,提高植物抗逆性。但目前关于ALA调控
科学而准确地预测农作物的产量对于指导粮食生产、流通和消费,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维持社会稳定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田间小麦产量相关参数的准确测量不仅可以检验小麦生产管理是否合理而且能够分析增产或减产的原因,田间单位面积小麦穗数与单位面积小麦产量是田间小麦测产的两个重要参数。目前关于小麦产量信息的测量主要采用田间抽样调查法,需要依靠大量的人工来完成,十分耗时耗力。为了快速且准确地获取单位面积田间小麦的产
细胞自噬(Autophagy)是真核生物中进化保守的对细胞内物质通过降解进行周转的重要过程,通过该过程细胞质成分包括蛋白质和功能性细胞器被递送至溶酶体或液泡中进行降解。在植物中,自噬在发育、繁殖、新陈代谢、激素信号传导、细胞死亡、衰老以及对非生物和生物胁迫的响应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自噬在植物与病毒相互作用期间,在调节免疫相关的细胞死亡,抗病毒和促进病毒发病中起重要作用,但是自噬对番茄斑萎病毒有何
沙门氏菌是一种非常重要的病原性细菌,可以导致多种动物发生感染,同时该菌也是一种食源性病原菌,对人类的健康产生危害。一直以来,抗菌药物作为主要手段用来防控沙门氏菌病,但是,随着耐药和多重耐药菌株的普遍出现,寻找其它有效的防控方法成为必要。噬菌体是可以侵染细菌的病毒,能够杀死细菌细胞,这一特点使得噬菌体成为抗生素的替代品之一。但是,相对于抗生素而言,噬菌体往往具有更窄的抗菌谱,这限制了噬菌体的进一步临
果园经济一直以来是我国作为一个农业大国所产农业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果园作物产量对果园经济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果园除草效率的高低是果园作物产量的直接影响因素之一。目前,化学药剂除草、果园机械除草、和人工除草是果园除草的三大方式。长期使用化学药剂除草不仅有危害操作人员身体的风险,同时会对果园土壤和微生物系统产生一定的污染。人工除草与其他两种除草方式相比,耗费时间长、工作效率低。所以,果园机械除草成为
果实衰老的外在表现主要是色泽从鲜艳转为暗淡,抵御外界环境胁迫的能力下降,最终呈现出部分组织坏死并逐步扩大蔓延至整个果实。梨是呼吸跃变型果实,由于采摘期处于高温多雨季节,采后易衰老。衰老会导致果实贮藏期缩短,商品性降低。因此,探讨梨果实衰老的机制对研究果实衰老进程,提高果实品质,延长贮藏期,具有重要的意义。本论文以高温、低温和室温处理的采后果实为研究对象,分别构建了长链非编码RNA表达文库及环状RN
植物miRNA是一类参与植物防御反应和免疫应答的调控因子,它通过调节其靶基因的表达,提高植物抗各种病原菌侵染的能力。苹果斑点落叶病(Alternaria Blotch)和苹果轮纹病(Physalospora piricola Nose)均是我国苹果生产中的主要病害,在苹果种植地区严重影响果品的产量和品质,给果农造成重大的经济损失。目前针对该病害的分子生物学研究主要集中在植物抗病基因的发掘上,但是对